2024年理化综合练习题

作者: 胡秀贞

关键词:中考;理化综合练习题;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8-0053-06

理化综合题主要考点:

物理化学家的贡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导体与绝缘体、晶体与非晶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物质;高科技材料的运用;实验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等;实验生活安全——安全用电等;分子热运动;燃烧、热值的计算;能量转化;原子结构;能源;环境;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应用。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科学家与他的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

B.波义耳——从紫罗兰花变色的现象中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据此发明了电动机

D.托里拆利——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

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结出窗花

B.动植物呼吸

C.活性炭净水

D.蜡烛受热熔化

3.下列生产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华北制药厂合成新药

B.西柏坡电厂火力发电

C.衡水酒厂酿造白酒

D.唐山盐场海水晒盐

4.材料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下列关于各种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导材料做电热丝,电热丝就不能发热了

B.大理石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实验室可用它来制取二氧化碳

C.木材的使用广泛,木头中含有复杂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利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高速列车车体,是因为其密度小

5.如图是某大学研究小组研发的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还要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质量较小

B.与钢相比,石墨纸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D.石墨纸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天平称质量时用手直接取砝码

B.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C.品尝一种白色固体的味道

D.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7.如图在水中加入一些品红,因发生扩散现象,整杯水都会变红,下列对“扩散”解释合理的是(   )

A.品红分子的体积变大

B.品红分子的质量变轻

C.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D.品红分子分裂成原子

8.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拉一根铁丝难以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

9.酒精灯是理化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使用外焰部分

B.使用酒精灯时会闻到酒精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有时酒精灯点不着,可能是灯芯附近有水

D.酒精没有充分燃烧时,密度、热值会减小

10.“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环境。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有毒物质埋入地下

B.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

C.严禁使用农药灭虫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11.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风筝时应远离高压线

B.金属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除去

C.建筑工地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是由于音调高造成的

D.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酸与硝酸银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B.乙: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改变,说明电磁铁的磁性与电阻有关

C.丙:滴入一定量稀盐酸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D.丁:提升物体,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13.下列对如图所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图:鸡蛋沉入水底,说明鸡蛋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

B. 乙图: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丙图:过滤后的滤液澄清透明,说明滤液是纯净物

D.丁图: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15.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雨天汽车低速行驶,是因为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增大

B.近视镜矫正近视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使用煤炉要防止煤气中毒,是因为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16.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时的作用”时,将5mL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20mL的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试管中有适量的二氧化锰;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7.推理法是理化研究常用的思想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说明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对物体做功需要对物体施力,所以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该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19.下列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电动自行车主要是电动机工作——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B.芬达饮料中加入活性炭,振荡,上层清液呈无色——与活性炭发生化学反应

C.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外界大气压没有改变

D.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加油站空气里含较多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易引起爆炸

20.分析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甲:某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难溶或不易溶于水

B.乙: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说明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C.丙:食盐在水中能溶解,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丁:给烧瓶浇上冷水后观察到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说明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21.下列对如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电路中的小灯泡发光,说明石墨能导电

B.乙: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丙:用手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丁:改变木块上的砝码质量,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机化合物中都含碳元素,故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故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平衡力的特点,故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23.对下列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24.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A.乙中反应比甲中快,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B.混合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C.来回拉动绳子,胶塞被冲出,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D.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拿到山顶后,玻璃管内液柱会升高

25.下列对生活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用凹透镜制成,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因为汽油具有乳化作用

C.夏天早晨露珠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1)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白磷燃烧,利用的是铜的              性。

(2)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回答下列问题:

(1)移开玻璃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中烧杯内的现象是

(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3.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

(1)当甲是稀盐酸,乙是石灰石,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观察到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出现现象②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