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贯彻三维动态语法观
作者: 张付彤 黎振海摘 要:三维动态语法观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理念、新路径,有利于突破为掌握语法而教学语法的单一模式。较好地贯彻语法教学新理念,需要教师深度把握语法与语境、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挖掘教材主题内容、创设语法项目教学环境、精心设计主体过程、广泛利用多模态资源、科学发挥英语课程育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三维动态语法观;案例研究;虚拟语气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7-0039-0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巩固和恰当运用语法知识。将语法技能与听说读写看各项技能融为一体,将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和功能有机结合。想要贯彻语法教学新理念,需要教师深度把握语法与语境、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挖掘教材主题内容、创设语法项目教学环境、精心设计主体过程、广泛利用多模态资源、科学发挥英语课程育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语篇为载体,重视语法项目在真实情境中的语用功能,通过语篇导入、语篇分析和语篇输出,让学生感知语法意义、总结语法规则、提升语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2 Poems中,语法项目为虚拟语气在if条件状语从句的结构与运用。笔者以三维动态语法观理念为引领进行案例研究,探讨如何以语篇为依托创设语境,在不同形式的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掌握语法结构并学会使用。注重选用丰富的语用材料和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将语篇、语境、语用充分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虚拟语气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研编、选用具有文化主题意义的语篇材料,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文化理解,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创新设计导入,补充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主动理解语法项目并发现总结语法规则
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导入环节选用了歌曲和游戏两种方式,设置了师生问答、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法项目意义的同时,发现总结语法项目的规则。
课前播放Jim Croce的歌曲Time in a bottle。学生在欣赏歌曲时,体会歌词中含有虚拟语气的句子。如If I could save time in a bottle,the first thing that I’d like to do……If I could make days last forever, if words could make wishes come true,I would save everyday like a treasure. And then again I would spend them with you.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express in the song?
(2)Can we really save time in a bottle? Can we actually make days last forever?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s song?
美国民谣歌手Jim Croce的妻子怀孕了而他因为不能陪伴妻子,所以深感内疚,于是创作这首歌曲。歌曲旋律悠扬、深沉迂回,歌词难度适中,在重复播放中,学生不难体会出歌手所表达的希望以及想要珍藏与家人的共处时间、想要停留住美好时光的愿望。
以课前播放歌曲的方式自然导入语法项目,针对歌词中两段含有虚拟语气的句子设计具有导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及语法功能。设计第三个问题的目的,是教师希望通过歌曲来启发学生要珍惜时光,珍惜当下,珍惜人类情感,培育人文精神。
二、依托主题引领,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实现语法学习与人物认知的统一
教师根据语篇内容设计游戏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信息而猜测人物,自然地引出了课堂主题涉及的人物Helen Keller。
If she were alive now, she would be 139 years old.
If she lived in the 21st century, she might not be a disabled person because of the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y.
If she hadn’t got seriously ill at 19 months, she wouldn’t have lost her sight.
If she had given up in face of difficulties, she couldn’t have become such a success.
If I met/should meet/were to meet her tomorrow, I would tell her how I admire her for her strong will.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供更多的语句材料,增加了学生对虚拟语气项目的熟悉程度,巩固了学生对虚拟语气含义的深度认知。之后,依托含有完整虚拟语气结构的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发现和总结语法结构并填入表格,以此鲜明地呈现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中虚拟语气主从句的谓语动词形式。
这样的游戏环节,学生喜闻乐见,通过深入课堂主题、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虚拟语气结构和含义的理解。在完成任务型活动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了他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认知。
三、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在语篇中认知掌握语法,培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课标》提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教学资源。在选编语篇材料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纸媒和网络阅读介绍作者生平的资料并精心改写,需要对部分词汇和句式进行替换以降低文章难度,来适应高中学生的英语学情和认知基础。本课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为突出语法项目,在兼顾主题内容意义的同时,合理地加入虚拟语气的句子。
在补充的语篇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发现语法结构的任务,阅读关于Helen Keller生平的短文,使学生对人物有完整的认识,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在熟悉语法项目的基础上完成语法的使用。通过阅读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寻找三个包含虚拟语气的例句,并引导学生通过使用虚拟语气结构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接触到If she hadn’t become deaf and blind, she would not have been bad-tempered and easy to get annoyed. If you were to go back to her days, you could feel how much her parents loved her. If you were Helen Keller, what would you do?等句子,在阅读运用语言之中深化了语法学习。
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的思考,在不同答案的碰撞之中,增进对语篇主题的认知。学生依托语篇,通过层层递进的语言材料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的培养。任务型活动内容,从发现探究总结过渡到广泛使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内化,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广泛利用教学资源,补充课堂教学多模态语篇材料,深化对语篇主题的认知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关于Helen Keller和她的老师Miss. Sullivan的电影片段,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设计的任务是补全例句,重点练习使用表示过去的虚拟语气结构。
If Helen Keller___________________, she_________________her teacher Anne Sullivan in her life.
(如果Helen Keller 不是又聋又哑,她就不会遇见她的老师。)
If she_________________her teacher, Helen Keller_________________to read and write.
(如果她没有遇见她的老师,Helen Keller就不会学习读和写。)
通过电影片段,学生能够更深刻感受到Helen Keller和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更能体会Helen Keller 的不易和坚强的性格、Miss Sullivan的爱心和教育智慧。深刻认识到她们的师生情谊以及了解创造奇迹的过程,进一步向名人学习,勇于面对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教师还准备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诗朗诵音频材料,将听与语用相结合,设计了连线匹配信息、按照虚拟语气的正确结构回答问题、按照句型结构自由表达等学习任务。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训练了发散思维的能力,获得了大量的语言运用机会。课堂上思维碰撞,智慧迸发,想象力丰富,语言流畅,呈现出热烈、活泼、生动的教学局面。
如:If I were given three seeing days, on the first day, I would want to see the people who had made my life worth living.
On the next day,I should arise with the dawn and see the thrilling miracle by which night is transformed into day. This day I should, through the museums, know the world, past and present.
On the third day, I should begin my rounds of the New York city. I would see smiles, and I would be happy. I would see serious determination, and I would be proud. I would see suffering, and I would be compassionate.
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任务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贯彻《课标》理念,需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综合语言技能培养的活动设计,注重课堂教学多模态语篇材料的合理运用,将听、说、读、写、看各项技能的培养揉进语法的学习过程,有效保证学生语用知识的内化,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开放型写作任务,有效拓展语法运用领域
各项技能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法知识掌握程度的当属“写作”,这一技能最能检验学生语法项目的学习成果,更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拓展运用环节,教师提供了写作话题:
What would you do if there were three days left before graduating from Shijiazhuang No. 42 Middle School?
请根据以下框架,完成你的诗朗诵,向你亲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Three Days in No.24 Middle school
If there were three days left before graduating from my school,
on the first day,
I should_________________.
On the second day,
I would_________________.
On my third and last day in my school,
I would_________________.
教师以诗歌的结构框架,引领学生始终围绕虚拟语气语法项目进行表达。写作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分享,再由小组推荐完成个人诗朗诵,给予更多的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品质量。由于话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内容可写,有兴趣表达。
开放式的写作活动,紧扣课堂目标,是对单元主题内容的延伸。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先由小组分享再安排个人展示,给予学生合作完善的机会。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加强了情感交流,升华了生生、师生以及学生与母校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情感教育,陶冶了思想情操,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育。
总之,语法教学之中要贯彻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以核心素养为宗旨,以语篇为依托,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设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在丰富的语境中提供丰富的语篇材料,引领学生从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升到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做到从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从单一的语法项目学习上升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 张 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