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情境+素养”试题命制
作者: 潘紫千 周晓莉 刘利娟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考试命题要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即要基于真实情境,实现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因此在命制“情境+素养”试题时,要基于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对于“双减”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并从情境素材的选择加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境+素养”命题模式三个方面论述“情境+素养”试题命制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学生物;情境选择;素养考查;命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13-06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考试命题要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积极探索与核心素养立意相匹配的试题设计,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并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可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
核心素养具有情境性,因为核心素养的表现或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真实情境,所以指向核心素养的纸笔考试应超越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对所学技能的操练或对技能熟练程度的测评。命制“情境+素养”试题,应基于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对于“双减”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试题情境的选择和加工
我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认为“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将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或知识产生时的情境之中,情境意境深远,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课标》中也明确要求试题素材应有利于问题融入真实情境和思维过程,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通过试题情境触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助整合、概括、关联等多种命题手段,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迁移及运用,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试题情境素材的选材分类
生物学中的情境素材选材是命题的关键。《课标》在教学提示中专门增加了情境素材的建议,同时其学业质量描述也是依据真实情境进行分类的。根据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生物学命题中情境的选择大致可分为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两大类。
(一)生活实践类情境
教师在命制试题时,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生物学事件,并以其作为情境素材呈现在试题中,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用于生活实际,如此既可让学生感到亲切,又可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饱满而生动,并且通过情境试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解决问题,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知识并进行迁移的能力,如此有利于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活实践类情境主要包括个人生活、生产实践、社会热点、地方文化等方面。
个人生活类情境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或现象,如在考查与大概念5相关的内容时,创设的与人体结构相关的问题情境(吸气和呼气是主动的吗,如何预防近视等),这类情境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可使学生识别人体结构,并描述其发生的变化,进而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生产实践类情境主要涉及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内容,如在考查与大概念4和大概念7相关的内容时,创设的粮食生产、优良品种选育等问题情境(怎样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有哪些方法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等),其让学生运用植物的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概念,确定生物资源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并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
社会热点类情境要关注社会热点与生物学的关联,并将其作为情境素材,如此可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并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如在考查与大概念4相关的植物生长和发育内容时,创设的我国太空培育植物的热点新闻情境,如此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考查与大概念3相关的生物和环境内容时,创设的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情境(如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什么不能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等),可让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和生态观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如此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卫家园的责任意识。
地方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类情境,主要以家乡的特色人文和生物环境、物产、景点等作为命题的情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滏阳河是我们当地的母亲河,我们以新华社新媒体报道的《河北:滏阳河源头再现“水鸟天堂”》为原始素材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学习主题3大概念的掌握程度,然后通过身边的实例示范让学生运用物质与能量观、生态观等去解释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紧密性,如此可培养学生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学习探索类情境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真知来自于科学探究类实践。因为在科学探究中能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归纳出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同时它还是对学生知识再生成,能力再创造的重要过程,所以以科学实验和探究为素材情境的试题,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宝贵品质和创新精神,如此可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探索实践类情境主要包括调查和实验、研究成果报告、科技发展、跨学科实践等情境。
调查和实验类情境主要围绕探究实践展开。如在与生物和环境有关内容的考查中,创设与调查相关的问卷、征求意见等问题情境(对于污水河的治理有哪些方法和措施,对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你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等),以让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变化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相关的生态学问题,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尝试提出研究思路或可能解决的方案,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
研究成果报告类情境主要围绕研究成果报告展开,如在与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内容的考查中,创设与此研究结果相关的问题情境(如何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播种和耕作才能实现土地利用与产益的最大化等),可让学生运用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结合情境中的研究结果,分析生物资源生产或应用等社会性科学议题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判断,如此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意识。
科技发展类情境主要围绕科技的动态进展展开,即从现代生物杰出科技成就中获取情境素材。如创设的与人体生理指标相关的智能检测产品、转基因技术、利用人造器官治疗疾病新技术等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情境,可让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分析,以尝试提出生物技术产品的设计或改进方案等,如此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跨学科实践类情境主要围绕跨学科展开,包括模型的制作、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发酵食品的制作三类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养蚕装置的制作、植物嫁接的原理、影响食品发酵的因素等情境,都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此既可使学生能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又可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试题情境素材的加工策略
命题包含情境、立意和设问三个要素,其中立意是灵魂,体现考试的目的,是情境素材加工的核心,统领着情境设计的每一个步骤。
(一)关注素材与内容的关联,指向核心素养提取有效信息
在创设情境时,要关注收集的素材与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即首先找到能考查学科概念的点,然后寻找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坚持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从素材中提取指向核心素养的有效信息,并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与之相匹配的真实问题情境。
(二)关注素材与学生水平的关联,依据年龄特点确定表达方式
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水平、地域特点、生活经验等,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布局,以把素材转化为学生能够看懂的情境。情境是立意的体现,对素材进行加工,要选择合适的针对主题的描述与表达,如此既能集中反映情境立意,又能体现内在逻辑结构。
(三)关注素材与跨学科实践的关联,多学科融合找准创造力的发力点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收集学科融合类素材,并引导学生整合学科间的知识,以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关注素材与跨学科实践之间的关联,并找准切入点,创设涉及多学科的真实问题情境,如此既有利于由单纯的学科命题转向学科知识融合,又有利于解决跨学科综合性实际问题。
(四)关注素材与立德树人的关联,在真实情境中提升态度责任
在创设情境时,要寻求素材内容与学科思政的契合点,并以学生的态度责任作为考查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如此可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的态度和责任。如通过创设一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我国科研成果及相关研究、名人故事等与思政相关的问题情境,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的案例阐释抽象的概念,即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此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情境+素养”命题以核心素养的形成、落实、发展为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教师既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又要避免以单纯识记和掌握知识点作为考查目标;既要揭示具体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既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并养成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即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又要帮助学生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既要促使学生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又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一)在考查重要概念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不是具体的知识,更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事实,而是指在认识主体、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以后,再进一步的提炼与升华,即内化在头脑中的与如何看待生命相关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生命观念的建立要以概念的理解为基础,它需要依靠概念来表达,因此试题应在考查概念的基础上考查生命观念。例如在考查学习主题6中与大概念8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与生命起源、生物的进化趋势等相关的问题情境,如此可让学生通过生物的进化历程逐渐形成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在考查概念体系的建构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认识生命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与品格。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试题命制时可以通过考查概念体系的建构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考查学习主题6中与大概念8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与生物进化的原因即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问题情境,并以流程图、化石实物图、进化过程图等图示的形成呈现,如此可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体系的建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三)在考查实验探索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实践素养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能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此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考查学习主题4中与大概念4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活动的因素生产实践类问题情境,并以实验探究过程图、对照实验设置图、实验结果图、实验结果表格图、实验过程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流程图等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此可让学生通过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得出结论,然后用该结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