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的创新应用

作者: 郑庆利

摘   要: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英语教学通过对课前预习的分层要求、教学过程的分层实施、作业布置以及复习提升的分层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中学英语;分层教学;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5-0030-03

分层教学法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同步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式就是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面对不同学生分层施教,使学生的优点都能得到发挥,让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快速成长。

那么英语学科怎样进行分层教学呢?

一、课前预习的分层要求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要给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预习任务,这样才会有好的预习效果。

(一)第一个层次的问题

1.找出新单元的生词,并标注音标,努力试读,当然,若能背出生词最好。

2.找出新单元中出现的新短语和新句型,可以借助辅导书,将一些“注释”抄写到书本上。

3.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二)第二个层次的问题

1.提前背诵相关生词、短语。

2.归纳小结新单元出现的语法点。

3.能自主理解新课文,能够讲清课文原义。

这样提出预习问题,既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够得着,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新知识框架的认识,从“看得懂”转变为“讲得清”;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实施

同样的课堂,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就会有不同。怎样在课堂中“分层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新知识传授的分层教学

怎样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吃饱”,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得着”,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该把握的尺度,也就要求教师在新知识传授方面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不同要求的“自主学习”。同是10分钟的自主学习短文(对话),对其学习可以提出不同要求,(1)找出生词、注上音标,对短文(对话)的大意有个粗浅了解;(2)归纳短文(对话)要点、列出语法。并且对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学习第一个问题,了解第二个问题,也可以只学习第二个问题。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

2.“转换角色”式分层教学。如果学习的短文(对话)难度不大,可以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同学讲解自己学习的收获,也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到讲台上带领学生读文讲课,这种做法是分层教学的有效手段,既能促使基础扎实的学生积极“备课”,又能锻炼其表达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一个层次,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更加专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提问的分层教学

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个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分层提问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不同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用提问辅助课堂教学,同时,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

1.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一定要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切忌要求学生立马回答。

2.提问要循序渐进,不要毫无悬念,也不要难度太大。例如:——How much       the      shoes?——Five dollars       enough. A.is;is    B.are;is  C.are;are  D.is;are,针对上面这一道题,按照分层提问的原则,可以先提问两个估计会回答D选项的学生,再提问一个估计能选择B选项的学生,最后进行解析。很显然,这粗略一看这边有两个“陷阱”:(1)很多人不看how much后面的主语,直接选择单数形式的is;(2)five dollars一看就是复数,选择复数形式的are。但细心做题就会发现:第一个空格的真正主语是shoes,应该用are;第二个空格的填充依据“Five dollars”是一个整体,应该用is。有了错误的提示,才会有更深的印象。如果第一个学生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就会丧失悬念。

3.提问的目的是引发思考、培养自信,而不是为难学生,让人难堪的提问都是不可取的,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既要提一些基础性问题,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有所得,也有获得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一步步提高;又要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够得着、吃得饱,激发他们勇往直前、攀登学习高峰的勇气。

(三)课堂朗读的分层教学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大量语言材料的积累,英语教学更是这样。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读得少,说得少,用英语交流得更少。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朗读和交流的环境。因此,英语朗读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朗读更加有效呢?答案还是分层朗读。

1.跟读。这是朗读中最浅的层次,在教学之初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跟读。

2.齐读。根据实际采取部分学生齐读或全体学生齐读的齐读方式;可以鼓励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大声读、基础稍差的学生小声跟读。

3.分角色读。现行英语教材中,对话形式出现的内容较多。因此,最常用的朗读方式是分角色朗读,可以安排基础好的学生分角色带感情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分角色流利朗读。

4.表演式背读。要求基础比较好、语感比较好的学生创设情境,要带动作、有表情地背诵对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背诵对话、理解对话,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

5.模仿式表演新编对话。这是朗读的最高层次,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编写新对话,并表演出来。培养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要求学生在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故事情节的创编表演,这是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其他学生在欣赏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课文,熟练掌握英语知识。

(四)课堂检测的分层教学

课堂检测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英语课堂检测中存在两种最常见的方式:背诵和听写。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两个方面一定要分层要求,不然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要求太高,基础差的学生够不着,自暴自弃;另一种是要求太低,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没有拼劲。为此,在背诵方面,如果要求大多数学生背诵整篇短文,基础差的学生选择背诵3~5句重点句即可;在听写方面,如果要求大多数学生听写20个单词、短语和句子,基础差的学生能写对10个字词句,教师就应该予以表扬。例如:对仁爱Project English BookⅠ Unit 5 Topic2听写20个单词、短语和句子:(1)together (2)place of interest (3)hometown (4)anytime (5)camera (6)all the year round (7)share (8)prepare for (9)decide (10)clothing (11)dangerous (12)arrive (13)tent (14)friendly (15)miss (16)keep away from (17)What’s the best time to go there? (18)If you like to swim,remember you shouldn’t swim alone. (19)What places should I visit in Yunnan? (20)Don’t go to dangerous places.要求大多数学生全部写出来,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写出序号为“奇数”的部分即可。

三、作业布置的分层教学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的有效手段。每天安排适量的作业,对英语学科来说非常必要。为使作业更好地发挥作用,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更为有效。

(一)作业难度的分层

写作方面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写一篇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几个句子就可以;背诵生词练习,基础好的学生全部流利地会背会写,基础较差的学生背诵“黑体字”部分,其他的能读、能认就可以;仿照课文英语对话,基础好的学生要能够创设情境仿照课文对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可以熟读或者背诵课文对话就值得表扬。

(二)作业量的分层

要求学生做10道题,基础差的学生认真完成5道题就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份试卷,要给基础差的学生删除几道难题,要求他们认真做好基础题目就可以。

四、复习提升的分层教学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和教学环节。在复习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应采取以下方式。

(一)分层授课

教学相长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基础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参与教学,到讲台上讲课,这样一方面能促使该生努力收集整理相关知识、反复琢磨怎样表达,提高表达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邀请到讲台上讲课,只要完成背诵,教师课文就给予表扬,这里主要是锻炼学生胆量。

(二)分层检测

安排学生进行分层互考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基础差不多的学生相互命题、相互检测,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存在一定难度的检测题目,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基础性检测为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陈露露.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0,(09).

[2]传成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验分层教学法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