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作者: 孟亚肖 芦艳波
关键词:深度学习;情境教学;地理核心素养;保护长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5-0055-03
地理课程是地理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深度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究初中地理深度学习有助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发展性的学习需求。如何开展深度学习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发现精心创设并合理运用恰当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下面以湘教版《地理》八上“滚滚长江”第二课时为例,探讨初中地理深度学习的实践应用。
一、准备阶段
(1)师生共同搜集长江生态问题资料。
(2)地图:长江干流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长江货运和铁路图等。
(3)角色扮演:1-3组竞标长江水电公司运营权;4-6组竞标长江水运公司运营权。要求各组设计竞标方案。
(4)设计学习评价量表。
二、实施阶段
1.复课导入,了解长江
(1)内容设计
(PPT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
(2)实施过程
(提出问题)①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
②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③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在哪里?
④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有哪些特征?
生:抢答
(3)创设意图
课堂以复课导入的方式唤醒旧知,为长江的开发利用埋下伏笔,学生抢答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检验各组角色竞争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足。
2.角色竞争,开发长江
(1)任务设计
作为水电公司和水运公司代表,选出各自公司重点投资河段并说明竞标方案。
①PPT展示:长江干流纵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②阅读课本52-53页。
③要求:读书、勾画关键词、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2)实施过程
①水电组过程
陈述:水电1组、2组、3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发言,组员补充。分别说明本组的重点投资河段及竞标方案,其他组聆听并记录优缺点。
辩论:水电各组分别介绍本组方案的优点并指出其他组方案的缺点,其他小组倾听并提问(包括水运组)。
观看视频:《三峡工程 国之重器》
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峡水利枢纽建在长江三峡段?
生抢答:落差大,水量丰富。
评价:水电公司各组的选址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足(选址为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段落差大、水量丰、水能资源丰富)。
②水运组过程
(陈述和辩论流程同上)水运4组、5组、6组先分别陈述竞标方案,之后三组进行辩论,其他小组倾听并可以提问(包括水电组)。
师: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呢?
生抢答。
总结(示意图):
评价:水运公司各组的选址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足(选址为中下游河段,理由是该河段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
(3)创设意图
了解长江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长江。学生分角色扮演,课堂以水电公司和水运公司竞标为情境,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体现了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特征。
设置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合作探究,体现了“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一深度学习的本质,同时提高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深度学习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特点。其中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选址及原因分析、长江“黄金水道”的归纳,能帮助学生深度把握知识的本质。通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
因为水电组和水运组探究的任务不相同,可以将“其他小组倾听并提问”环节理解为“教授别人”的学习行为,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
3.对症下药,保护长江
(1)任务设计
对长江沿岸流域的生态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并对症下药提出保护建议。
(2)实施过程
生:PPT展示各组搜集的长江生态问题:
长江洪灾视频;荆江和洞庭湖资料
生:总结荆江河道的特点及易发生水患的原因;描述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提出问题:针对长江生态问题,提出你的保护治理建议?
生:抢答、献计献策、各抒己见
播放视频:《保护长江》
总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3)创设意图
保护长江是持续开发利用长江的必然之举,是长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习过程中,多视角链接生活和生产的策略,让学生展示自主搜集的长江生态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物种灭绝、围湖造田等,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发展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学习讨论过程中,针对长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保护长江的思考。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长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了“价值与评价”这一教学的终极目的。深度学习将教学的“价值与评价”自觉化、明晰化,能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精神和正确的人地观。
三、总结阶段
(1)内容设计
生:根据所学内容和板书总结本次课程主要内容——长江的开发和保护。
提升问题:
①如若竞标成功,公司在发展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②如果生态问题和经济利益冲突时,应该怎么办?
生抢答。
教师为水电公司和水运公司竞标权获得组颁发任期证书。
分层作业:“先有一亩泉,后有保定府”,一亩泉从古至今滋养着保定。
①访谈调研流经校内一亩泉河近十年的变化。
②保护一亩泉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创设意图
学生总结后抛出提升问题引发贴近现实的思考,体现出深度学习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作业设计方面,借助长江的学习思路,访谈调研流经校内的河流的变化并付诸保护的实际行动,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不仅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还体现出深度学习“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的两大特征。
四、学习成果呈现
1.学生展示学习小结,师生共同欣赏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手抄报、地理“知识树”等。
2.学生分享总结关于学习河流思路的一般方法,如地图叠加法、河流航运价值分析法、修建水利枢纽工程选址法等。
3.学生展示一亩泉调研成果及保护一亩泉的宣传标语、倡议书、海报等,分享自身参与保护的实际行动。
学生呈现的学习成果形式多样,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深度学习的成效,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设置了“长江干流两大运营公司——水电公司和水运公司竞标”的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本次课的情境教学虽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是趣味性和时代性略显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