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体两翼,四项坚持: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何家欢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这对于学习主体的学生和引导者的教师来说都存在挑战。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面对整本书阅读,要坚持学生自主阅读、坚持完整地阅读、坚持延伸性阅读、坚持全过程评价,要以课程引导和活动实践等辅助形式驱动学生持续阅读。
一、主体任务:让学生爱上阅读
温儒敏教授认为要求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针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价值定位为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王崧舟老师和王春燕老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所对应的不应只是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一块小天地,重点应放在阅读兴趣、范围、习惯、速度、策略以及思维品质提升、作品意义建构、对生活生命的体悟上。
二、两翼驱动:课程引导与活动实践
学生爱上阅读的表现会是自主阅读,自己寻找想要读的书籍来阅读。但是如果学生无法从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他们是无法坚持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而获得乐趣的基础必定是建立在能力之上的,学生有阅读能力才能发展为阅读素养,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书中情节的奇妙,体悟作者的喜怒哀乐,拓宽自己生命的长度和厚度,获得精神的享受和富足。
(一)指向能力的课程引导,任务驱动完成“作品”
课程的重点指向学生,课程内的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做出的。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的各项能力。阅读能力的养成必然有阅读经验的保证,经验累积必然是训练的结果。训练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以各种图表、思维导图的“作品”方式呈现出来。
(二)指向乐趣的活动实践,创造驱动持续认知
学生喜欢活动,参与活动才能产生切身的体验,教师需要把整本书阅读教学演变成为充满乐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行动深化巩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此处仅探讨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实践,活动实践应以学生认知的提升和情感的体验为导向。
三、四项坚持
(一)坚持学生自主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可通过多种自主阅读方式高质量地完成阅读,例如学生自读、共读、做批注、写读后感、画思维导图、漫画、舞台剧表演等等。
(二)坚持完整地阅读
读书贵在坚持,但是会有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专心的问题,结果导致他们不能完整地阅读完整本书,或者阅读时间拉得过长,没有贯彻阅读计划,导致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阅读整本书一定要一鼓作气。
(三)坚持延伸性阅读
通过书本去“找”书本,让阅读延伸出去,这是整本书阅读应该达成的阶段性结果。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列出自己感兴趣的、不明白的、想知道更多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一起讨论这些内容,通过教师引导和推荐,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延伸选择。
(四)坚持全过程评价
读整本书以班级讨论为主要交流方式,以评价为指导。评价主体可以是自己、教师、同学。评价的形式可以是量化结合质化,以阶段性的评价为主,坚持全过程评价。例如,可以在某次读书交流会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过程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