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 蔡永胜

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应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情境教学需让学生参与真实活动,与情境要素互动。

一、追寻思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路径

1.分解和建构大单元的三大关键。

一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和学科内容,界定学科核心观念,建立观念地图。二是围绕学科核心观念,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情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联结观念的学习任务。三是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科核心观念,是体现学科本质特性和教育价值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原理、思想和态度。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能力。因此,在分解和建构大单元时,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出发,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核心观念来整合或重组大单元的学习内容,建构学习任务,设计项目活动,使划分的单元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又充分包含课程内容。这样,一个个大单元连接起来,就逐渐建立起语文学科的观念地图,当学生真正形成这些品格和能力时,语文素养也随之得到提升。

2.大单元设计编制类型的六大要素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单元设计的编制类型应该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以“主题一探究一表达”的方式进行项目型设计。项目型大单元设计主要包含六大要素:一是情境,具有教学价值的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与结构性,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这种真实而结构复杂的情境中,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二是协同,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采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的、互动式的学习。三是支架,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真实情境、目标任务、活动评价等一系列支架支持学生的学。四是任务,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真实任务,展开项目式、问题式的学习活动,为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可能。五是展示,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成果综述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在班级或互动平台发表学习成果。六是反思,学生自我反思在大单元学习中体验到的经验,采用和教师、学习伙伴对话等方式进行学习收获的梳理反思、总结提炼。

二、追述实践——让语文素养落地的范例

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设计一般遵循“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程序,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思考大单元对应的语文核心素养,聚焦人的发展,在教材原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整合,确定内容领域和单元主题。

1.根据单元目标,创设任务情境

依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几个基于真实情境、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复杂任务。这几个任务有关联、有层次,是贯穿整个单元的线索。上述单元以绘制“我的旅行手账”为任务情境,设置了三个任务。单元目标就在学习小组思考讨论、合作完成、展示分享、评价反思单元任务的过程中达成。

2.根据单元目标及任务,选择评价方式

评价是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包含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只有做到教、学、评一致,才能让“学生的学”成为中心。

过程性评价伴随大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记录过程性数据,根据互动平台的数据记录对学习过程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单元练习、测评试题等,依据单元学习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开发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它改变了从知识点出发,依据识记、理解、应用的水平要求思考命题的做法,而是从单元情境出发,以情境化素材为基础,创设整合单元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观念的任务。题目难度取决于任务情境的开放程度,任务情境越开放,对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要求越高。这样的综合评测,与单元目标一致,与单元学习任务活动也一致,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

5.分解单元目标及任务,安排课时计划

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的第一课时读课文、学生字,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的固有观念,根据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来合理分解、安排课时,从课时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教师支持与教学策略四要素来确定课时的长短。课时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都是对单元计划的分解,而教师支持与教学策略则是对教师角色和责任的明确,即不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教师多大程度的支持,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为纲,整合语文核心观念,精选与重组学科内容,这对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变革性的挑战。也只有经历这样有深度、高质量的学习过程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未来社会的参与者。因此,引导学生这样学习是语文教师的自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