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品质提升视角下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
作者: 许辉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品质体现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决定语言、文化学习等认知活动的质量,影响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结果。” 疑乃思之始,问乃学之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建立在师生间、生生间的问答交流与沟通合作之上的,这一过程依赖于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问答作为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重要载体,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互动形式之中使用的最为频繁,也在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效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互动意识,激起深度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因此,本文将从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品质视角出发,剖析初中英语课堂现状,探究问题链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价值,优化问题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最终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英语阅读,问题链
引言:阅读是读者利用文字材料,从文本中接收、 提取信息,并与自身大脑中的已有认知相结合,建构新认知的过程,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比较大,是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必要一环。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会按照文本的体裁、题材,将教纲的重难点,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顺序,以设问的形式展开教学。但是大部分的问题链设计,主要以文本中已经存在的信息为基础,缺乏对文本留白的深刻内涵的剖析,并未能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现状分析
(1)问题设计割裂,缺乏问题链意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应环环相扣,梯度层级逐步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本发展的内在逻辑。问题链的设计应遵循从最基础的信息提取走向内涵解读、价值内化、思维提升的规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了文本材料所传递的内容信息,而忽视了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内涵价值和情感态度,设计出的问题过多、过散、缺乏连贯性,问题之间衔接不畅、彼此分裂,不能以连贯的链式反应为导向。学生无法在有效的串联之下,以逐层递进的支架问题为阶梯,攀登上文本价值的高峰。
(2)问题设计简单,缺乏思维提升意识。大多数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习惯设计和使用展示型问题进行教学,过分执着于学生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诸如填写表格、补全信息和判断对错型的展示型问题,学生在阅读完目标段落后即可获取答案。展示型问题是教师为了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设计出的适用于文本理解和记忆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需按照既定的方向思考,寻找预设好的唯一的标准答案。面对此类问题,学生不需要调动思维,不需要发挥想象,不需要从多维角度和层面,结合自身情感和伦理逻辑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和创新性看法,并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三、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的价值
(1)固本筑基,提升自主性。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整个英语学习的过渡期,阅读教学主要以打好学生的阅读基础为目的。相较于小学阶段的“纯依赖式”教学,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和知识储备。因此,初中英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被动的听”的状态。自主思考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第一步,而问题链就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2)思考问题,增加灵动性。问题链通过连环式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面对问题时的思考体系,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有效认知。当学生经过大量含有思维深度与广度的问题训练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对,从而产生问题意识。在苏教版的英语阅读表达题型中,第三问总是“why or why not”的问题。阅读表达题型需要学生理解、整合、筛选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判断,从而给出最佳答案。如果学生无法把握文本思想,思维不够灵活,这类题型将很难得分。问题链的设置为解答这类题型提供了抓手和方向。如果教师能够顺着文章思路设立问题链,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不断进行信息预测,拓展思维灵活性,把考察学生的问题链转变成学生解题的信息链,那么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原则
(1)指向性。问题链设计的指向性是指问题链设计要始终把实现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即问题链要区分出知识点和思维提升两个不同维度。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应首先关注知识点层面,做到先研读语篇,设定知识教学目标,剖析文本的基础构思、层次脉络和核心立意。教材的重点往往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核心内涵的难点。紧扣重点和教学目标进行问题链设计,能抓住要害、打通阻碍,帮助学生提振学习自信心。此外,问题链的设计还应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生成和提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互动和自主创新,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层次性。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准备和生活经验。整个问题链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兼顾广度、深度、难度和适度,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抓住不同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改善课堂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还需了解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增长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思维发展的问题,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品质的双重发展。
(3)综合性。问题链是高度融合的有机体,是体现系统性的设计,问题与问题之间既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有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时既需要各自独立,也需要系统考虑,体现问题间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与此同时要确保每个问题都是有效度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体现以下特征:①问题要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针对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能够利用已有认知或者以前一个问题为条件,经过努力分析与思考后能解决的问题。问题不应让学生轻易得出答案,一定要具有挑战性。②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设问角度应做到广而精,不设唯一答案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③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联,唤醒学生的情感经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
(1)读前。意义的生成,需要读者能动性的思维参与,解决阅读障碍,并且受读者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和情感经验的影响。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并不能一定获得读者的认可,读者在感官和大脑的协同作用下,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的积极互动中,内化成或赞同或反对的个人情感偏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包括语言知识储备、阅读策略、同化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问方式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获取信息。因此,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已经掌握的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深入学习文本做好准备。
引入式问题链具有生活性、情境性和趣味性,能直入主题,并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它不仅能引入课题,平滑衔接,为后续阅读教学埋下伏笔;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语言目标,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和认知图式。在思考过程中,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主动将已有认知与教学目标建立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提升课堂参与意识。
(2)读中。读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与主线,对文章内容有初步感知,从而获取更深入的信息。读中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和核心环节。从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到各种逻辑关系的分析,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都是在这一阶段培养的。
每个语篇都有一个思想内核,这个内核就是语篇主题大观念,折射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主题大观念,设计一些统摄整体、区分层次的问题,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渐进地解读语篇,剖析意义。
递进式问题链具有层次性、 逻辑性和聚焦性。递进式问题链目标明确,以文本解读为中心展开;各个子问题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文本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在递进式问题链中每一个问题都是以上一个问题为条件自然生成的,子问题与子问题之间层次分明,由易入难。文本知识和内涵层层渗透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多方位、多层次的锻炼。
(3)读后。读后环节应该聚焦于学生新知的迁移和运用,要紧扣文本材料,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进行操练,且应侧重于口头的练习,而非局限于笔头。教师应利用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对主题内容开展深入思考,针对问题各抒己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互相碰撞,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式问题链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生成性。探究式问题链以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为导向,要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而生成带有评价性质的个体文本意涵解读。对于探究式问题链,教师要进行弹性设计,不设唯一答案,预判各种可能的生成结果,欣赏学生具有创造性、多样化的解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结语:阅读是一个充满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思维实践过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思维活动无处不在。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实质与教学的规律要以思维为底层建筑,托起语言实践的上层建筑,让思维贯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约翰·杜威曾指出:“设问巧妙就能教好书,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读者。要达到该目标,关键在于设置优质、高效的问题链。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难易比例均衡、有梯度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内容与内涵,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问策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 41 (01):37-41.
[2]邱卫华.指向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策略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 21-22.
[3]车向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38(08): 38-42.
[4]吴滢.基于发展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04): 83-88+108.
[5]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2017,(02):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