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作者: 理灵杰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本文阐述了新时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现实意义,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构建教育共同体中的使命任务,着重论述学校加 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沟通衔接工作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育人机制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为新时 代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明确使命任务,深刻领悟健全学校

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现实意义党和国家通过制定政策、颁布基本法律和党内法规等途径,把推动家庭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树立优良家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同构育人模式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进行安排部署,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建设教育强国的固本之策和长远之计。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准确把握实践要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启蒙教育的课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家教能够涵养道德、滋润心灵、滋养文化,是建设文明家庭、形成良好家风的关键。家风是家庭成员集体认同和家族世代传承的价值准则、精神风尚、文化风格、生活作风,是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基础。

学校教育平均占据人生六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具有高度集中性,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影响 是深远且长久的。良好的学校教育,能够提供优质的普遍性教育和契合学生天赋、爱好的个性化教育,可以培育学生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健全人格、法制观念、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求实作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皆可成才、尽展其才,实现人生出彩。

全社会应该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加强优质、低价、普惠、公益性、可持续公共教育资源的开发供给和综合利用,增加书籍、设施、场地、服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共资源,积极组织开展重要节日主题 教育、“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和支教助学、教育扶贫、社区服务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学生家长素养提升、青少年全面发展营造更浓厚的氛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更有利的条件。

二、学校主动担当作为,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沟通衔接工作机制的策略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各尽其力,相互支撑,凝聚合力,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共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体。

学校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拓宽育人渠道,在推动实际工作中落细落实、见行见效,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沟通衔接工作机制。

(1)学校要充分发挥在“三结合”教育体系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学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实力,持续激发活力,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实现明大德、提素质、展才气、强体魄、健身 心的目标。

(2)学校要积极构建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要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学校教育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融合,突出党建引领、团建跟进、群建落实作用,经常邀请道德楷模、英雄人物、专家学者、劳动模范、身边好人等进校园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文明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创业、创先争优等教育工作,培根铸魂育新人。

三、学校要不断完善强化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机制

学校要利用网站、公众号、微信群、电话、家访、座谈会、家长课堂、问卷调查、学校开放日等,共建形式灵活的家校联系沟通机制,积极开展常态化宣传引导服务工作,普及专业、全面的家庭教育知识,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熟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支持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建设文明家庭,进行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班主任是家校联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帮助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在新生入校后第一时间建立学生家庭住址薄、电话号码簿、微信家长群等沟通渠道,坚持不懈地通过家访、电话访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加强联系,通过微信家长群及时发布通知公告,转发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工作各类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 校情况。

班主任要适时组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老师家长沟通交流会,积极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知识,引导家长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同家长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断进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成长成才。

结束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为建设教育强国所作出的的重大战略部署,凸显了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鲜明导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联勤联 动机制,完善综合治理体系,共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体,凸显“高质量”和“中国特色”,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学校要充分发挥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沟通衔接工作机制方面的主导能动作用,坚持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拓展劳动实践、促进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强化“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教学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家校合作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共 同体。

该论文为河南省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kjy242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