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刘俊波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不深入,对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语文考试仍然以笔试的方式为唯一形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受此影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迷失了方向,对要考的内容就认真地教,不考的就不认真教甚至不教,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弱化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口语交际训练无从谈起,学生没有“说”的机会。
2.学生方面的因素。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听学生说或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教师只重视话题内容与口语交际的形式,不重视初中生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发展性评价指标少。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愿意同别人进行交际,注重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应该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创设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口语交际训练入情入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必须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语言也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形成。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口语交际话题,努力创设能进行实质、有效的交流,符合初中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情境。
2.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初中生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且能激发他们思想共鸣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场景,如学生干部招聘会、记者招待会、生日聚会及辩论赛等,为初中生提供各种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鼓励他们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表达的兴趣,想说,敢说,会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有序组织训练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讨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2.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训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通过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开展课堂演讲、编写表演课本剧等口语交际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空间。
四、教师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要及时跟进,实时评价,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各种口语交际训练教学中,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教师应坚持多褒扬多激励的原则,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以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探索、积累、创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