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作业创新设计,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作者: 周立环作业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是课堂教学五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是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作业减负、提质增效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长岛中学高度重视并严抓落实,组织教研组、备课组教师认真学习,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探寻“减负”与“增效”的交点,从创新作业设计、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度教研。人文素养类学科注重阅读训练,科学技术类学科注重思维训练,同时强化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做好个性发展的“加法”。
一、丰富作业形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通过学校主题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老师认为传统的作业在功能、目标、难度、类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形式单一、缺乏目标意识等。作业也成了学生的包袱,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研组从创新作业设计入手,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更加多元化,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1、设计生活性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学习的源泉与宝库,课本上的知识不是枯燥的学问,它的身影遍布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各学科备课组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生活性作业,如模拟生活场景的作业、解决生活问题的作业、动手操作的作业等,通过具有形象性、启示性和实用性的生活问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
2、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要让学生从机械重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如:小报制作、讲故事、概念闯关游戏设计等。这些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为主的趣味性作业,注重作业形式的新颖性和作业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一边巩固知识,一边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放性作业主要表现在解题方法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等方面。开放性的作业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与解答,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这样开放的有趣的作业中,不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更是思维得到拓展。
二、依托精品资源,优化作业设计
新学期初,课程教学处、教师发展指导处组织各学科教研组以主题教研的形式,聚焦“高质量”“体系化”“校本化”,深入学习和研讨各学科作业设计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1、把握整体方向,打造精准的高质量作业体系。作业设计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向,覆盖基础性和拓展性要求,采用列双向细目表的形式明确各知识点学习要求及达成水平。同时通过多渠道学习,找到我校作业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研组、备课组通过集体研讨,制订设计流程、设计要求,认真研读典型案例,组长不断指导备课组作业设计中的标准性、合理性、科学性、发展性要求,并通过后续的修订不断完善作业设计的高质量目标。
2、作业分层分类,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学科教研组要按照学生不同的学情,制订基础巩固型作业或能力发展型作业,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布置实践型作业,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和评价。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作业设计,力争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开拓特色作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批改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不仅要关注作业设计,还关注作业实施。有了好的设计,还要有效地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让学生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具有指导价值的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做到有等第、有评语、有日期,为学生指出问题、分析错因、激励引导。针对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作业批改过程中也要体现出个别化辅导的痕迹,形成纸面对话式的评价辅导模式,提高作业实施效果。
在“压总量、控时间、展个性”的基础上,学校将作业管理举措落细、落实,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作业管理制度。学校坚持每日作业公示,每月开展作业评比、展示、交流活动,作业呈现的科目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的作业,还兼顾体育、美术、音乐、劳技等体现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实践类作业。这些作业经各学科教研组长的严格评审和精心筛选后,评选出优秀作业,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书写规范认真、教师批改全面,多数教师使用了激励性的评语评价,作业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业展示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也是同学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
学校将作业管理作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通过微课题、小论文等形式深化作业设计研究,以及校本化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的解读,积极探索提高作业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