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文化建设情境中,语文的应用

作者: 卫婷

在班级文化建设情境中,语文的应用0

语文课程标准在“发展性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环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紧扣实用性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新初一的学生步入初中两个多月,班级在建设,班级文化也要组织建立起来。结合班级活动这一真实情境,我们班级开展了一次“文学部落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班级文化月报》的制作。

第一:导入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

我们很荣幸生活在一个诗意地国度,有丰富多样的文学样式能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诗意地生活下去。进入初中三个月来我们已经接触到越来越多不一样的文学样式,其实文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任务驱动

今天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一个任务,我们班级在组建,班级文化也在建设,为了增强班级的文学氛围,建设一个书香班级,我们需要创办一份“班级文化月报”,尽情绽放同学们的智慧和风采。

班级文化月刊正在筹备专刊号,计划围绕实验学校班级建设“日行一善”为总的指导方向,现邀请你加入“班报编辑部”出谋划策。

第三:自主建构

同学们已经收到咱们学校的校报,请大家拿出校报看一看和找一找:策划筹备一期班报需要哪些要素?(报刊名称、不同的版块、图片、字体、排版......)

第四:布置子任务:

制作“班级月报”任务一:巧思定报头

版面报头影响读者对刊物的第一印象,是报纸的门面,直接影响体现报刊的主旨

小提示:1、契合报纸主旨

2、具有文学气质

3、语言简洁,朗朗上口,便于读者记忆

4、设计有创意

制作“班级月报”任务二:精心设栏目

栏目是读者的阅读导航,请小组合作,精心设计本期报刊的栏目以及内容

小提示:1、栏目多样化,可融合多学科来表现学生的积极学习的热情

2、可不同的文学样式(可结合语文前三单元的“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亲情”和“童真童趣”的话题)多方面表现真善美。

例如: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写作训练我们组织了学生观察校园,发现生活的美,有学生的小品文被大家推选上。

再比如第二单元“亲情”话题,学生进行了仿写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训练,有位学生散文诗作品也被同学们选上。

  1. 具有班级特征,体现班级积极向上的风貌

制作“班级月报”任务三:真情书文化

班报内容撰写量化指标表

请同学们依据指标表对于班报内容进行修改(老师出示量化指标具体指导)

小提示:

1,内容上围绕班报主旨,展现班级的真善美

2,语言上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可以借助多种修辞,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篇幅上适当控制字数,不同栏目不同要求

4,立意上不同栏目要求不同,总体是积极正能量,或者丰富有趣,或者深刻引发读者思考

第五:拓展延伸:

课后进行班级“月报编辑部”组建,设立统筹策划组、文字编辑部、美术设计组和新闻采访组,分工协作来完成班级月刊的出版。出版后的作品让多位老师观摩并征求老师建议。

第六:寄语同学: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让我们从一份薄薄的班级月报出发,走进文学部落,文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和文学一路相伴,为心灵赋能,为生活添彩!

第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两节课时,从任务驱动→策划指导→内容书写→编辑部组建→报纸成型,历时三天时间。此次活动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尤其是看到自己书写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而在班级文化宣传栏里展出时,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此次活动带给我诸多思考,让我更加认识到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第一:合理的情境教学能使“四个核心素养”有效融合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并列的,并非要一项项分开来完成。温儒敏先生多次强调,应当坚持“语言运用”为本。

本次班级月报设计这一情境教学以“语言运用”的学习作为教学任务。同时在整个情境教学的活动中,以创造“真善美”为主旨的班级月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很自然地通过“语言运用”带动起来。四个核心素养自然融合在一起。

第二:合理的情境教学更能让学生有切身的语言体验

本次语文学习情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结合新初一学生班级建设的现状,实际上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在自身“阅读输入”的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阅读输出”并强化了学生的语言体验。

第三:合理的情境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以及参与活动的兴趣

整个班级月刊参与的同学接近班级一半,包括供稿、采访、编辑、设计、宣传、综合等小组,学生在参与的热情中自然提升了他们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直接促进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创设情境要适时适度。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要从学生的学习来看,要看能否驱动学生深读文本、伸展阅读中的思维、实现能力的迁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作好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