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观念新转变

作者: 王军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单纯的任务就是教学,即教教材。教师无权更改教材,只能被动讲授。教学变成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提倡课程与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参与课程的制定,成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我们学校是新建校,基础薄弱。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师们在教材选用,讲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在教学中,基本改变了以往教师受制于课程,服务于教材的传统观念,逐步形成教材为教师所用的新理念。

当然,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引导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也会促进教学观念的巩固。通常情况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否有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组织指导教学活动的作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同时,我们也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因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同时也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交往,而未成年人还不完全具备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发挥,学生学习方式如何转变,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如下:

1、相信学生,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上,每一位教师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认识和见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2、改善了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

3、突出强调并实际应用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和包容。在我校,这种师生积极交流,畅快沟通的场面比比皆是。每个班的交流形式各具特色:有的利用班会,通过说说心里话进行交流;有的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的利用写作的形式完成心灵之间的对话。总之,通过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步得到了改变,从而形成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

仅仅教学观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变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才能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和新形势的要求。

1、全面培养素养和能力。新形势的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法。譬如小组合作、讨论、主题研究等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自己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而且特别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而言之,新的教育形式下,每一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努力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