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探究

作者: 余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首先就要以不同学年段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标准对不同学年段语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内阅读与鉴赏技巧教学,还要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将课内所学到的阅读与鉴赏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强化教、学、评一体化,让学生通过阅读评价来感知自身阅读能力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成长培养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理解阅读文本当中所蕴含的意义并能够对文本做出评价和鉴赏,获得审美感知,欣赏作品当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情感美。教师要结合不同学年段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学生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当中对阅读文本当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评价。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和鉴赏兴趣,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技巧,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当中深入鉴赏文学作品,提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以不同学年段语文教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秀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与自身阅读能力相接壤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当中激发阅读兴趣,在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习惯。教师可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在班级设置专门的阅读图书角并定期更换图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符合自己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的课内外阅读当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知识视野,提高阅读与审美情感[1]。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创设阅读环境的时候也要有所侧重。以低年级学生阅读角的设置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图文并茂、内容简单易懂的故事书或者绘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在阅读角引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学作品,既要有教材当中所要求的整本书共读书目,也要有适合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经典小说、散文以及诗歌,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鉴赏需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强化班级的阅读氛围。只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针对不同学年段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的要求,就要以不同学年段学生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有效教学。以《黄山奇石》一课为例,上课过程中要能够运用音乐和图像的手段为学生展示黄山奇石自然风光,让学生在欣赏课文文本的同时调动自身的经验与情感的储备,在朗读和背诵当中获得熏陶感染。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黄山奇石的特点,初步辨别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结合课标对低年级阅读鉴赏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黄山奇石文本的过程当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当中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对黄山奇石文本当中所涉及的常见标点符号,教师要随文讲解让学生感悟不同的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在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自读书目和班内图书角内的文本读物,并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介绍自己阅读感受。

二、教会学生小学语文阅读和鉴赏技巧,让学生学会将课内所学到的阅读和鉴赏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提升阅读能力。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鉴赏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学策略。在课堂授课当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小学语文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当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本的结构,能够根据课后习题以及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的韵味。不同学年段教师向学生所教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也各不相同。以中年级阅读教学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授课的过程当中,学会默读、略读、有感情地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而在阅读整篇文章的时候还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课文中不能理解的阅读内容,既要学会借助字词典以及学生的个人生活积累来理解生词和句段的含义,也要能够学会联系上下文感悟关键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针对不同学年段不同的阅读文本教师要有不同的课堂阅读授课策略,让学生在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感悟文本,感悟作品当中的生动形象,在优美的语言描写当中去与作品当中人物的命运与喜怒哀乐共鸣。如在《乡下人家》一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内文本的阅读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在课内阅读教学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阅读课外语言材料,在课外阅读当中去搜集整理寓情于景的语言材料段落并搜集到课外阅读积累本中,在特定的时间与同学共享。

三、建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评价体系,让学生结合评价反馈调整下一步的阅读策略。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阅读与鉴赏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基本素养。在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过程当中,教师既可以针对授课目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也可以通过传统的笔试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有效反馈。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那么,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时候,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以及文本阅读表现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比较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生成的阅读成果在阅读评价中获得有效反馈,并从反馈中回归自我,感悟自身阅读与鉴赏能力的不足与成长。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去分析学生在阅读中交流和讨论的能力、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能力等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地教学和丰富的阅读实践来逐步掌握阅读和鉴赏技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角色扮演等多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空间,并通过阅读评价和反馈来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鹏宇.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23(9):16.

[2]王丹丹.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