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马显忠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不仅需要教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明确学生的政治方向,而且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具备道德修养,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法治观念,具备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教师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能够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方向明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增进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具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明确学生的政治方向。
教师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逻辑架构,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所蕴含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要求。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要整合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认真分析不同教材教学内容当中能够引领学生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的内容,引发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针对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现有的政治认同素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感悟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成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之下的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对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要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如在《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基本板块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身政治认同素养的不同完成难度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后,不仅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刻画在头脑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坚定自身的政治方向。学生通过教材的引领逐步完成理论知识架构,并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验,在成长中去获得政治认同。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更为具象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音视频以及文字等案例来增强学生的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度参与课堂研讨,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的过程当中能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师既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去分析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还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如在《公民权利》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预习搜集公民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的案例资料,并通过课前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自主思考。在课堂授课过程当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公民的基本权利案例。学生在案例研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授课的政治方向,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案例当中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力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形成的有效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
学生在课堂当中学到了理论知识,如果缺乏了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践行,那么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形成真实的价值取向,也无法在社会生活当中培养家国情怀,那么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也无从谈起。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既要注重课堂上的理论授课,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个体生活当中去,让学生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能获得政治认同,都能够在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当中不断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课堂理论的学习之后,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社会体验,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下在社会实践当中强化对政治认同的理解。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身边案例,将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融入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搭建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架构,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当中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认同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如在《建设法治中国》授课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夯筑法治基石”案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怀构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凝聚法治共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凝聚法律共识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倡议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社会行动,让学生向社区居民宣传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从自身为起点感悟政治认同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在宣传中引领社区居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课堂授课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中践行。教师还需与家长沟通和合作,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形成价值认同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参考文献:
[1]吕灵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纪实·学校教育,2022(10):58-58.
[2]黄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政治认同素养培养探微[J].语文教学之友,2023(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