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周琳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此,笔者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任务和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时,往往采用的都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故障诊断时没有思路,不知道从何下手,感觉知识乏味、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思路是以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每个任务之中,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启发、引导、答疑、交流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所设计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任务情境创设、学习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实施完成和任务总结评价。
(1)任务情境创设。就是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工作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我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情境中的一员、参与者。力求贴近生产实际的场景和明确的目标意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联系学生接触到的周围事物和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案例及汽车4S店的真实维修案例来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及感知能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客户进店维修车辆时,向服务顾问反应自己驾驶的速腾,在起步时没劲,正常行驶中加不上速、丢转,且能闻到一股焦糊的味道。”等一些情境。通过对情境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实际工作中底盘元件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流程和方法,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来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2)学习任务的提出。任务的提出和设计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依据学校的实际设备情况,针对于特定的车型,如大众车系和丰田车系,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下,选择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和任务来作为核心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情境能即刻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共设置了汽车底盘总体构造认知、离合器的构造与维修、变速器故障诊断、万向传动装置及驱动桥故障诊断、汽车行驶系故障诊断、汽车转向系故障诊断及汽车制动系故障诊断等七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创立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且每一个工作过程又设置了几项小的工作学习任务,学习任务难度由简入繁,由一般到先进的原则为排序。
(3)任务的实施完成。该环节学生会按照老师课前开发制作的工作任务单来完成相应的任务项目,以任务单和之前各组制定的工作计划为引领,完成本项目的任务。任务工作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所涉及的教学环节精心开发设计的,其中包括任务的目标,所需设备,操作步骤,任务拓展及总结等内容组成。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以工作任务为契机,通过真实的作业项目去体会,可以很快的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实践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学生也可以很快的熟悉和掌握底盘总成元件拆装的工艺流程。通过所有工作项目的完成,学生学会了汽车底盘元件的故障诊断和检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4)任务总结评价。任务总结评价是对该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以及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评价总结。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将之前各组在实施任务方案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指导,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承认学生的学习成就,间接地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作用。
三、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需注意的问题
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需注意这些问题。(1)任务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有的任务可能小到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内容进行。比如“离合器的构造与维修”,该任务既有应知的任务:任务一离合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任务二离合器检查维护和调整。又有应会的任务:任务三离合器拆装及检修。所以,任务目标的设计应避免流于形式。每一项任务的教学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不能脱离教材,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能够一目了然,如任务二离合器检查维护和调整的教学内容,明确了任务目标和教学主要内容,对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了良好的基础。(2)要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任务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实用性的任务内容与实际紧密联系,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设置的任务能顺利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能使他们认识到在汽车维修过程中,该任务的适用前景,学习也就更加主动积极。因此设计任务时,要注意透过任务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激情。(3)任务设计要能扩展和细化。任务设计要有弹性,因为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水平有差异,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也有差距。所以,不能让学生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其饿着,这就是教学过程结束前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知识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适当降低任务要求。
总之,通过在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教学实践,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及获取帮助,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