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廖芳琦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论,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加强生物学科育人价值、育人方式的研究,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和任务导向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同时,在“学习活动建议”也对项目式学习活动作出了明确的内容要求。在此,笔者就新课标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丰富项目学习的内容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并明确教学的重点,以此为内容建立学习项目,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行整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确立“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学习项目,结合教学目标,从生活中引入素材,丰富项目学习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教师在项目中融入生活中常见的黄豆豆芽、绿豆豆芽的问题,并向学生提问:“家中的黄豆或者绿豆是如何变成美味的豆芽的?”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提出之后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加上在之前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种子结构、萌发条件等知识内容,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这些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豆芽萌发”项目学习。在项目学习中,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做好萌发全过程的记录、拍照,最终将成果在课上展示。教师还要求学生回家自己动手,为家人制作安全、绿色、无公害的豆芽。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探究精神,又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奠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二、鼓励项目跨学科实践

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如化学、地理、物理等存在许多交叉点。在项目式学习中,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物问题。例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教学中,在设计涉及光合作用的项目时,可以结合化学知识,探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同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涉及呼吸作用的项目中,可以结合物理知识,探究呼吸作用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并分析能量转化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同时培养数据处理和科学推理的能力。在研究生态系统时,除了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学生可以结合地理知识,探究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三、设计探究性项目问题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来探究知识,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初中生来说对于生物学习的方法还没有掌握得很好,自己设计学习问题还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好项目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探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建立项目式学习的信心,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率。例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实施项目式学习时,教师想要学生设计一份家庭午餐食谱,就可以设计问题:“你的家庭成员都有谁?”“他们和你对营养的需求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思考的方法,从而设计出符合家庭成员的午餐食谱。当学生学完这节课时,教师提问“现在社会流行的营养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营养师?”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营养师的定义来寻求答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展开思考,并从中学会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掌握好学习技能,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适度延展项目的体系

虽然说教材课本是初中生获取生物知识的第一途径,但教材本身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承载无限多的生物内容,可以对项目教学的体系做出相应的延展,让初中生的学习视角不再局限于教材、课本,从而,实现初中生生物知识掌握的丰富、储备的扩充。例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章教学时,便可以对教学项目体系做出适度延展。如,项目第一阶段为“教材解析”,该环节,教师需要先对教材课本涉及的知识做出讲解,并塑造情境,让初中生们沉浸其中,感悟知识重点。项目第二阶段为“拓展探索”,该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定相应的生物素材。比如,课程知识掌握坚实的学生,教师可以选用同主题的生物纪录片作为课外探索的素材;课程知识掌握有待提升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选用名师名校的公开课视频作为课外探索的素材;若所有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较高,教师则可以选用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实验视频作为载体,让初中生们在观看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深化对课程重点的理解与掌握。项目第三阶段为“实践演练”,该环节,教师可以将之拆分为两个板块,前一板块,教师应以教材习题为参考,带领初中生解答题目;后一板块,教师则需要在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做出延伸,适度提升习题的难度与深度,并让初中生们结合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课外探索的感悟,尝试进行解答。教师对教学项目的体系进行延展,将不同的课外素材带入到教学环节当中,既有利于扩大生物教学的范围、面积,还有利于丰富初中生的生物知识储备,进而助力了初中生全面、坚实课业知识基础的塑造。

总之,项目式学习作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施意义。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项目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