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班级合唱之难,悟班级合唱之法

作者: 吴得明

清远市教育局在2019年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生美育节活动中,将合唱纳入比赛项目,而在2020年第二届中小学美育节活动中,更是将比赛项目合唱更改为班级合唱,足以见得,班级合唱,在音乐课堂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初中班级合唱,不仅开启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之门,令其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更能提高班级凝聚力,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演唱能力。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班级合唱,关注和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要去思考的问题,故本文就班级合唱在音乐教学的意义、遇到的困难以及开展班级合唱的有效方法方式进行阐述。

一、班级合唱在音乐教学的意义

班级合唱,在本文中,是指以某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的合唱,而非一所学校中集所有有音乐底子的学生一体的合唱团进行的合唱。《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涉及,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而合唱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因此,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其对音乐表现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和提高班级凝聚力都有重大意义。

(一)激发兴趣,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合唱是传递音乐情感的一种方式,柔和动听的合唱作品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沉醉于其中,就如《乘着歌声的翅膀》《我和我的祖国》;气势磅礴、节奏感强的合唱作品能震撼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激动无比,如《黄河大合唱》《大中国》,老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作品给学生欣赏,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合唱的兴趣,欣赏的同时,老师边讲解这些作品赋予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提升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二)合唱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会用气息唱歌的老师们都知道,经常唱歌,有利于提升人的心肺功能,根据美国老年学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歌唱家的心脏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显得更加活跃。而且唱歌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享受的感觉是其他物质上给予不了的,它能让人身心舒畅,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合唱对班集体凝聚力的推进作用。

合唱,顾名思义,是一大帮人在齐唱,要的是共性,即齐心协力、不带个性的演唱,只要合唱队中有一人想要表现自己或者滥竽充数,那这支合唱队就很难完成任何一首作品了。因此,班级合唱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听,会沟通,会时刻作出声音的调整,做到团结互助,相互迁就,久而久之,这样的班集体,便养成团结互助这样一种良好的班风班貌。

二、班级合唱在音乐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大部分初中音乐老师听到班级合唱,都会冒出同一句话:在初中开展合唱训练?难!在初中开展班级合唱?太难了!

(一)教学质量与时间两座大山的压迫。

迫于教学质量的压力,很多学校以成绩为导向,很多音乐老师在临近期末检测的时候,都会“被生病”,让参与检测的学科老师占据课时,所以一个学期下来,音乐老师在一个自然班的课程仅有18节左右,而这18节课时里除了要完成教材的教学进度,还要排除因为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而砍掉的课时。而且,合唱教学并不是在三五节课时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教师对所教班级长期循序渐进的训练,通过分声部练习,乐理讲解,乐曲处理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才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合唱作品,所以,教学质量与时间不够成了班级合唱的最根本问题。

(二)音乐知识的缺乏。

一个自然班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有参差不齐的嗓音条件,也有五音不全的学生,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在小学时没能掌握乐理基础导致连简谱都看不懂。所以,在一个自然班中,要完成一首合唱作品,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

三、开展班级合唱的有效方法

2022年我有幸参加清远市第30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初中音乐科学科青年组总决赛并荣获一等奖,在比赛中就有一项技能展示是合唱与指挥,在此关中我拿到不错的成绩,这有赖于平时我在课堂上坚持融入班级合唱教学,在此提出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思想破壁,目标化教学。

基于班级合唱的实际情况和所遇困境,我们可以采用目标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结合班情不要把班级合唱的目标定得太高,毕竟他们不是专业合唱团,放好心态,循循渐进,进行目标化教学,如一个学期只学会一首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作品,也算完成了一个小目标,这样一个学段循环下来,班级合唱自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也曾经试过一个学年下来,某个自然班连七年级下册教材《南屏晚钟》也没能唱好,但是我并不气馁,通过反复练习和给学生打气,甚至用奖励形式,最终在第二学年将这首合唱作品“啃”了下来,当我将他们的合唱视频发到班群,看着一张张沉醉的脸蛋,我发现,再辛苦、再枯燥的练习,到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二)扬长避短,个性化教学。

《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涉及并实施教学。班级合唱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体验共性,让音乐情感感染每一位学生,然而,不同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善用个性化教学,善于挖掘个体,让不同特征的学生都能在班级合唱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有趣练习,激励式教学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好艺术的潜能。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想要激起学生合唱的兴趣,就要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一昧的用枯燥、单一教学模式。我在音乐课堂上采取了小组互动模式进行合唱训练,每个小组安排几个音准好的学生做组长,给他们安排任务,将自己的组员音准、节奏带好,你的组别将获得相应分数,如能将你的组员带到可以演唱相应声部旋律,还可额外获得一些物质上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分组激励法,课堂气氛浓厚了很多。另外,我还会用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如:打嘟、狗喘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结束语:

班级合唱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不应畏惧它。做好班级合唱这项艰巨任务,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关注个体,关注核心素养,关注了最本质的核心素养,教育就会更有魅力,能不能砸烂班级合唱难这把“枷锁”,关键看能不能找到解开“枷锁”钥匙,我始终相信,关注人的核心素养,回归教育本真,班级合唱之路肯定能绽放成功之花,甚至将班级合唱教出相当水平,带上舞台,带去比赛。

202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