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对小学生有效之教育
作者: 谷秀清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四小学
当今社会,对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学校承担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思想教育要坚持“爱”字为中心
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老师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非常希望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他们。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依恋感,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每当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他们会从心里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才会很好地与老师配合,甚至言听计从。
反之,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叛逆,就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更不会信任老师。甚至与老师唱对台戏。因此,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倾注爱的感情,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真诚和蔼的微笑或一句激励关心的话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因为无条件爱学生,这份爱才是神圣的。
二、掌握批评尺度,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明辨是非,识别善恶,经常使用。但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教育的目的,千万不能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恨不得一下子剪掉“斜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批评是为了让他知错能改,使他进步。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改正,就是了不起,就是好学生。所以,评价要掌握好尺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性质,力度也不一样。老师只要掌握好尺度,就能使批评深入生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平等交流,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平等交流对话是师生集体活动中最基本的要求。长期以来,不少老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总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居高临下,学生须仰视才可见。导致学生与之格格不入。这样的交流效果几乎为零。有平等民主思想的老师,总是弯下腰蹲下身与学生交流,用商量的口吻对话。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与他没有距离,似亲人一般。他们从而放下戒心,从心底里敬佩老师,敢于乐于向老师吐露心声,坦露真言。这样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更容易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有目的性、灵活性、、技巧性、实用性。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