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理解

作者: 黄志刚

{内容提要}: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对“技术素养”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从五个方面实现:第一方面,技术意识。理解技术,学习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基本概念,从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方面,工程思维,是技术意识升华,寻求用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基本技术能力。第三方面,物化能力。即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就是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善于动手。第四方面,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思维,体验设计即是创新。第五方面,图样表达。下面谈一下对前两点的理解。

[关键词]:技术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

引言

在四川省首次“全省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时,南京师大的顾建军反复强调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技术素养。理解技术素养的含义,对《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贯彻相当重要。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表述为:通用技术课程设计以技术素养的要素结构为线索,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活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只是教学的载体,其本身的学习不是主要的目的,技术课程要在学生通过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人文因素以及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技术素养,它并不是指技术的水平或能力,也并不一定在生产产品或从事一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中练成。技术素养是学习专业技术的平台、基础;以后他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多强多高,都是在技术素养这个平台上搭建起来的。培养中学生的技术素养,使他们在生产产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之前就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其中有两个方面: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

1.技术意识:理解技术,从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技术,是指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后在生产和职业工作中,能自觉地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寻求从技术的角度解决问题。加深对技术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2]

1)生活中的技术素养。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3]。比如去买灯泡,知道灯泡的种类有白炽灯、节能灯、LED灯,知道功率、接口有参数标准;家里的灯不亮了,头脑里马上反应“是停电?还是灯坏了?还是家里的用电线路超负荷或短路了”;电脑坏了,能初步判别是硬件的故障,还是软件的问题;上不了网,是线路的连接问题,还是网络的设置问题。生活中具有技术素养,还表现在:利用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实现技能迁移。如:自动售票机的使用;磁卡、IC卡在地铁出入、宾馆入住中的使用;智能手机的使用,智能家电的使用。培养生活中的技术素养,还必须理解技术参数的重要性,能主动查阅相关的技术参数,并进行比较。比如选择手机、配置电脑时,须考虑相关的技术参数。

2)管理中的技术素养。运用流程优化,提高效率和质量;运用系统的思维,使管理更科学,并注重系统各因素的配合。如学校的考试流程、运动会进程、校庆等的组织安排,无不需要有系统设计、流程设计等基本的素质。一个单位的领导在专业人员的使用培养、专业项目的选择建立和运行上,对技术原理、技术参数、技术规范化要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如,一个校长,在想建设塑胶运动场的之前,能对塑胶运动场的使用条件、寿命、是否环保、保养要求等有清楚的认识;如学生公寓适用什么样的热水器(太阳能、电热式、天然气、燃煤、空气能热水器),能从使用条件、运行成本、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技术比较;如学校在安全设施的配备和使用上,能重视技术的规范性,使安全通道、燃气用电设施严格满足相应的规范性等,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校长的个人技术素养欠缺,他就不能考虑到对广播、电视、监控、互联网、局域网在建设前做统一规划。

3)技术的迁移能力。在将来从事新的专业技术工作时,有良好的适应性,知道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习。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没什么相关性。而且在现代社会,每个人从事的专业不可能一辈子不变。所以有良好的技术素养,更容易适应职业的变化。

2.工程思维,这是技术意识的升华。培养工程思维的前提,要学习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基本技术能力

1)基本的技术能力。首先是对技术语言的初步掌握。看图、作图是在任何技术工作中必备的基本能力。能看懂简单的三视图、图线和尺寸的标注、符号的表达这些都是基本的技术能力。如购买房子,能看懂户型图,不至被售楼小姐忽悠。如看懂装修图,不至于在装修中付出错误代价。看懂电路图里的常用符号,明白它表示的是什么元器件等。在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时,有很多道路交通标识需要我们熟知;在汽车操控中,驾驶室中各部位的符号和显示的各种标识,能帮助驾驶者了解到相应的操控功能和汽车的运行状态。另外,在技术活动中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如在“纸桥或木桥的制作”中,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和配合,有助于更好更快的完成制作。

2)了解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概念。材料、工具、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概念,是适用于各种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常用材料的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性能等);对各种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会初步使用,认识到很多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是相通的——如各种机床钻头、刀件的夹持,认识到工具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工艺的流程及适用范围等;理解技术在各方面的规范性。这些都是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概念。

3)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教材以一个《多功能文具盒的设计和制作》具体实例来贯穿初步的设计体验。纸桥制作,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体验。

参考文献:

[1]顾建军。通用技术课程的整体介绍[R]

[2]教材《技术与设计1》前言 .地质出版社

[3]顾建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特征[R]

[4]顾建军。通用技术课程的整体介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