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乐写
作者: 叶文燕陶行知经常提醒老师:“小孩子要用各种各样的妙法来教他,他方高兴学,方学得成。”他曾举例说明:“我们就比如拿一件花草来教授儿童,将这花草把他解开,研究其中的奥妙,看他是如何构造的。小孩子对于这事,觉得很有趣味的。我们能以这种种东西教他,不但能引起他活泼的精神,并且还可以引起他的快乐。”确实,兴趣,在人一生的历程中,常常扮演“ 领路人”的角色。这“领路人”往往有不容忽视的魔力。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青少年时期经常钻进图书馆,有位绅士问他:“先生,请问你读了多少书了?”他回答说:“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高的书了。”昆虫学家法布字小时候,为观察一群蚂蚁搬动一只死苍蝇。竟从早到晚趴在路边一动也不动。无数的事实都证明,在更多的情况下,健康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
写作文,也是如此。前苏联教育赞可夫说:“只有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把这种创造性极强的精神劳动当做一种乐趣,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种需要,进而去积极主动练习,坚持不懈地追求,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写
在学习中,许多学生不注意学习方法,方法不当,作文写不好,越学越不想学。尽管学习作文和解数学题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可概括为阅读、观察、思考、积累四个方面。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篇篇的课文,是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凭借。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到作者认识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环。因此,指导写作时,第一须指导观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观察时,不但要抓事物的相同点更应该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抓特征,不但要抓住事物的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抓本质特征。在作文课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回忆所见所闻,并充分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从而唤起作文的愿望。
观察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只观察,不分析,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其真正的含义,也写不出好文章来。观察和思考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
积累是学习和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不能增加知识;没有积累,也谈不上对客观事物的更深刻的认识;没有积累,写作是“无米之炊”。因此,除了要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用多种作文题材,使学生愿写
作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改变命题作文取材狭窄,学生无话可写的状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写作题材的多元化与儿童多彩生活相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剪贴作文。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画剪下来拼贴成一幅或几幅有主题的画,然后辅以想像,把画面的内容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写下来。剪剪贴贴是儿童乐意做的事情,通过选图、剪图、拼图等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而且还在于剪贴作文是学生自己决定所学的内容,因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照片作文。让学生从生活选出一张有意义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墙报栏里,让学生去观察、去议论。然后布置学生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为它写“图片说明”,看看谁写的最好。实践证明,这种题材的作文很受欢迎。
3.科技作文。这是作文训练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做法。 除了语文课外,小学阶段还有数学、自然、音乐、常识、体育、美术等其他学科,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把这些学科的学习生活作为题材,反映在作文中学生很感兴趣。具体内容有很多,如以数学游戏、竞赛为素材的作文,以自然制作或实验为素材的作文,以作画为素材的作文,以作画为素材的作文等。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生活作文、艺术作文等。总之,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关心的生活入手,注意写作题材的多元化,以保持学生作文的新鲜感,逐步培养起他们作文的兴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法,使学生乐写
写作题材的多元化,客观上决定了训练方法的多样化。两者有机地结合,更能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会大大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
及时肯定法。对学生写作的进步,要及时肯定,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方法。宋喜荣老师在教作文时,学生只有一句写的好,他也在班上念,以此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心理学上说,诱发写作能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就应对他们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这也是一种传播,只是传播的面窄一点儿。因此,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对启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鼓励创新,引导学生善写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我们从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求听话,缺乏求异精神”。确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维。作文教学就应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法,自己独立的风格,不人亦云。学生只有将积极的情绪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不断地求新异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负担。”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而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