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徐灵姗摘要:小学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它为之后的阅读学习奠定了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当中发展思维、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还能帮助教师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本文通过问卷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梳理出当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总结提出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等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策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应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占据了语文教学3/2以上的课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2]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另外,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广泛重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研究人员也非常重视。我们都知道,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许多语文教学教学一线老师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新课改的大力开展下阅读教学策略层出不穷,如何选择适合的阅读教学策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提出的各种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们需要与时俱进,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行高效学习。因此,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教育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笔者结合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感悟能力
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其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谨记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况、阅读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当中充分“备学生”,考虑学情来进行阅读目标的设置,教学环节和活动的安排。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学习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进行课堂预习后,我们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和自己的预习成果。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设置有趣的环节,引起学生兴趣,更加投入到课堂当中,比如在教学故事性比较强,容易角色扮演的课文时,可以叫学生自由改编课本,自导自演。在教学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的时候,可以让一些学生自主挑选海力布、小白蛇、龙王和村民们等角色,进行演绎、对话,让其它同学当小评委点评他们的语气、神态、动作。通过这一有趣的环节让学生主动探索民间故事的魅力,把握清楚其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领悟故事的主题。
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高段学生少部分仍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读中思
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新问题,借助阅读中认真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2)读中记
刚接班的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边读边划记号,做读书笔记;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
(3)学会利用使用工具书和阅读方法
工具书是可以随身携带,时时询问的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引导他们查询工具书。另外教师要适当引入与课文相关联的课外阅读资料并下发给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将方法迁移到其他阅读当中。
(4)教师制定阅读计划,联合家长加强监督
小学高段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譬如: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及时纠正。家长在家督促学生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来阅读和休息。
3. 完成阅读课程资源的整合
要达到新课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量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整合课内的教学资源,还应该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源,实现阅读资源的整合,借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在教学中落实的方法如下:
第一,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在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让学生去阅读更多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一篇课文应该拓展一到两篇相关文章。
第二,我们可以精心设计课前三分钟,在学习《腊八粥》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腊八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腊八粥。
第三,借课内阅读引入课外阅读,比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就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教师要制作分层学习单,提出不同的渐进的阅读要求来帮助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定期检查笔记,不让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第四,定期举办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书目的不同来选择交流的形式,比如读故事可以举办故事交流会,读小说就开展人物评论会等。
4. 开展多样的教学方式
单一无趣的阅读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变得更沉闷。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首先,我们要与学生深入交流。教《童年的发现》时,文中作者的经历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授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类似的经历,讲一讲自己在学校或家里有哪些发现或小成就,讲出来却被大人批评的经历。最后请学生把这个经历写在日记或作文当中,要求写出自己的心声。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共鸣,或许还能解决师生矛盾,拉近师生距离。
其次,我们还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玩闹,课堂表演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天性,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将相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后,让他们选择喜欢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一演这篇课文。表演结束后,再让学生来评价人物形象,这样学生会更乐于评价,也有话可说,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总之,阅读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选取适合的阅读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