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作者: 蔡清荣逐渐深入,反对者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认为新课程不适应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列举出许多的实例来说明。可尽管这样,新课程的实施者们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顶住了压力,将新课程普遍推行开来。我也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教育者也应与时俱进,自觉接受新课程的理念,经受新课程的洗礼,与世纪接轨,将教育担负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担当起来。为此,在走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仍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传统的教育与教学着力于“改”。
一、面对课改,改观念是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当前,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总习惯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这种教学仅仅是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现在,课程改革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因此,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为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首先就要从思想上、理念上进行彻底改革,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应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学习新思想,实践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迎接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改教与学的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以前,教师在课堂上抱着一本“教学参考书”,结合字、词、句、段的分析,肢解课文,学生上课只需认真听,认真记笔记,记答案,课后背课文,背注释,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或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的传输,而现在课程标准的一个主要观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是让我们教师对学生放手不管,让学生在课堂上我行我素,那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会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这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方法有:①体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的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做“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如口语交际的教学,老师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敢说,会说,在“真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②对话学习。老师如在课堂上多创设“话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并通过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由此可见,课堂的结构模式已发生彻底的改变,而这一变化对教师来说意味着上课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锻炼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面对课改,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走进新课程的条件
一千多年前的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就是: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教的蒙恩者。做学生的,视教师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对教师迷信和膜拜;做教师的,倡导学生背书,背笔记,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一心听自己讲“标准答案”。现在,改变了原有的教与学的方式,必然引起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探究疑难问题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权威,放下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勇于挑战教师、挑战课本、挑战权威。因此,以把学生和学生的需要作为课程基点的新课改,必将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取代传统的师生关系。
四、面对课改,改评价是走进新课改的保证
我们现在不能像以前那样,将评价与考试对等,因为新课程要求我们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试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容易考查,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易关注,很难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貌,因此,考试只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全部,我们决不能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论学生的优劣,对学生的评价还要从思想品质、学习情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同时我们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将教学与考试错位。过去的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指挥教学,其实,考试只是教学检测的一种手段,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我们现在应让考试真正为教学服务,改传统的为了考试而教学为为了教学而考试,这样我们的考试评价才真正符合“课改”的要求,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走进新课程的每一位语文教师肩上担负的责任都是沉甸甸的,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改观念来清洗大脑,改教与学的方式来调整课堂,改传统的师生关系和评价来服务于教学。这样,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