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陆礼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通过图形、色彩与逻辑符号记录思维过程,形成可视化的表达。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对文中字、词、句的解释,依赖于编制各种题目来实现对文章大意和细节的理解。由于课文本身具有的难度和学生基础的差异,一堂生动的阅读课时常变成枯燥的逐字翻译,也可能形成模式化的阅读理解解题课。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往往缺乏兴趣,不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英语阅读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为应对和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建议纳入思维导图的模式来调整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在此,笔者就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予以探究。

一、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技术和认知工具,其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散思维,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明晰的记录,并使之成为清晰的可视化网络或者图形,教师以学生的自我知识网络构建过程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增加教师的经验和创造性思维,此种教学方式,可将枯燥的英语阅读过程转变为学生和阅读材料作者之间情感交流及相互促进的过程。此外,一如布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在联想的辅助下,可无限延展到任何领域,尤其是在额外刺激出现时,此种延伸将更为彻底。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使用层级结构、各类颜色、关键词等的模式来突出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使文章架构更为明晰。思维导图以图形作为知识呈现的方式,其所具有的强大的视觉性,可促进记忆,帮助学生加快学习进程,并使学生学到的信息更为持久。

二、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决定了学生能够根据目标对象与实际需求来进行灵活选择,如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等等。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围绕文本主旨来进行概括,主题要尽量简短,以简短的词汇表达来突出中心思想,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过滤和筛除掉多余的信息,最终加工出核心内容。其次,主题分支的构建,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发散,主体分支需要从中心主体进行发散,也因此二者之间必须要有紧密的联系,且具有一定逻辑性。最后,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数字、符号、划线等标记来表明二者甚至多者之间的关系,必要时还可以运用不同颜色来进行强调,突出学生的个人特征。在读前导入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此,一般可以将单元话题及相关背景来呈现给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展开讨论探究,在积极的思考或小组合作中运用思维导图记录下内容中的主要信息。随后,浏览文本标题并寻找出各段落关键词句,猜测文本所讲的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在读中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通过What,why或How之类的问题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到文中搜寻相关信息,为填入思维导图中心词和第一分支的内容做准备。如果一开始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形式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不太熟悉,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范例来供学生选择,但是当学生逐渐熟悉思维导图后就需要自主或合作画图,提升速读和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展开深入阅读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是明确文中的详细信息及事实观点,为思维导图中填入第二分支或更多分支的内容做准备。该环节可以通过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填空题来鼓励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填入思维导图的合适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发散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

1.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思维导图,以及学习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有哪些

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对于没接触过这个概念的学生,会有陌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思维导图模式的表达方式是发散性思维,其借助形式多样的辐射方式,将篇幅长、阅读量大的英语阅读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圈图、桥型等各种图形、箭头线条符号,结合文章文体类型、结构特点用图文并茂的模式搭建成整篇文章文意及段落间的链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头脑中的思维是发散的模式,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全面的思考理解能力。当一副脉络清晰、主旨题意一目了然、层次明晰的文章阅读思维导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此篇英语阅读文章的大致意思也已经呈现在了学生们的眼前。这种动起来的思维模式比传统阅读思维更加能激发学生面对大篇幅文章时的阅读兴趣。

2.要注意不同阅读题材应用不同

和中文文章一样,中职英语阅读的文章也分为好多种题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同阅读题材应用不同模式的思维导图。不同题材的文章,如记叙文、科普文、诗歌、抒情散文、议论文,其文章脉络的展开形式不同。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逻辑架构,此时对应可以选择不同的思维导图,如记叙文强调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采用树形流程思维导图,议论文可以以论点为基础采用气泡型思维导图。在构架思维导图结构的时候,随着绘制完成文章的大致中心思想也就呈现在眼前了。

3.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如何找出文章的关键句,如何归纳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又如何条理清楚地绘制出文章主脉络。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及经验交流找出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展示,引导学生发掘关联要点的归纳,完成整体思路的串联。学生通过一次次绘制思维导图的练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寻找文意关键信息的获取技巧,从而提升了通篇概括归纳能力,激发了其思维的深度发散思考潜力。

总之,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学习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推动多元思维及创造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