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学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初探
作者: 徐小翠《电子线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职学校的电子线路课程具有使用范围广、理论和实践性强以及对中职学生的要求高等特点,一直是中职学生认为比较难学并且枯燥的一门课程。在此,笔者对中职学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作了一定探索。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习兴趣不高,直接形成了教师教学效果差和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双差”局面。为此,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子线路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抽象的数理论证,以掌握基本概念、突出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书本上只单纯介绍了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空洞。我在介绍伏安特性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让学生体会了伏安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又比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找一个性能优良的功放电路(如扩音器)当场演示,用示波器显示功率放大电路输出音乐的波形图像,同时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当只让一只功放管工作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三极管同时工作得到的完整波形的差异,清晰地听到所播放的音乐是否存在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率放大电路中两只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结合实际,合理删选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大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初中繁重的理论性知识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重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电子线路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内部结构时,它的内部“是由一个PN结和两个电极”构成的,但“PN结”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是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PN结”到底长什么样,具体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机房代替教室,电脑显示屏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将复杂的知识用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更立体、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PN结”内部电子和空穴的扩散,“有些不能移动的带电粒子集中在P区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就是PN结。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学都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得倡导教学模式的展示过程。这就要做到,一方面要充分显示出教师的每一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要显示学生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支持学生不“唯命是从”,要实事求是地主动地说出自己想法,说出自己理解的意思。教师要重视学生讲述的不同意见,即使学生的认识是错误的或片面的,教师也应从正面加以指导,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去对待,避免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以电子线路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例如课堂上讲述内容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让他们谈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的意思,教师聆听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其思维的基础,进行交流和引导得出准确的知识概念。课堂讲解内容要适当,这样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使其学科能力得到提升。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职《电子线路》是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电子线路课程内容复杂、抽象、概念较多,例如“三极管电流分配规律”的内容就较为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可以同桌互议,也可以小组集体讨论交流,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比如,教学“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简单的功放;在教学“正弦波振器”的时候,可以引导、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无线话筒和电子门铃;在教学“直流稳压电源”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直流稳压电源;在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制一个自动水位控制电路,使学生品尝到“小发明”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