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袁希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创立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大力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新篇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仍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目前的新课改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在此,笔者就“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一、践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有针对的“教”

践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要达成“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其首要条件和前提要求就是教师要发挥自身在“学做”进程中的主导引领作用。众所周知,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不对等性,决定了学生主体的“学”和“做”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和悉心指点。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科学有序引领工作,对初中生数学认知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初中生有效解决学习认知和思维探析中的疑惑以及理解探究中的困难,让初中生对所需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进一步深层次感悟和理解,对案例解答思路策略能够进一步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新知教学中,在学习新课前经常会有同学误以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相离两种情况,针对初中生理解上的偏差,我实时做好疏导和点拨工作,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做”的亲身活动,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特征有一个感性认识。再通过动画演绎,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直线和圆由相离到相切,再到相交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使初中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和认知。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的放矢、针锋相对的“教”,引导和指导初中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和“做”活动,达到了数学新知的深刻认知。

二、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知识教授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中采用的方法。但在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现象,在课堂中教师重复讲解,而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因此,为了落实“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教师要将数学课堂中的教授法转变为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确保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例如在《有理数》这一节学习“负数”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们之前有学习过负数内容,并可以列举简单的例子,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较表面,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们思考在生活中与比0小相关的问题。例如常见的天气预报温度、财务报表中亏本等等,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中思考并开展讨论,使学生们之间可以达成共识,使学生们从初步感知到主动探索,最后到可以主动解决新问题,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启示。教师要认识到应注重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思维拓展训练活动,使学生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真正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和思考,从而高效学习。

三、被动变为主动,在“做”中学习数学知识

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做到让学生由从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只有学生自己想要学,其才能够主动探究和掌握新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可以一边做一边想时,则一定会产生新的价值,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实践,就是行动,是“做”,但只有实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地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结论。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思考,这个过程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感性体验,从而掌握数学思考方法,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三角形》这一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学习时,在课堂中笔者让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五根木棒,其长度分别为10cm、20cm、30cm、40cm、50cm,从中选出三根摆出三角形,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已经摆好了,但也有的学生没法摆出三角形,笔者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很快有学生提出三根木棒的长度问题,并与同学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在班级中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在实践中思考,学生们认识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们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堂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们参与积极性很高。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教学做合一”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教学做合一”模式,进一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