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用教学资源,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徐巧仙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资源,不仅使课堂充满生机,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运用。
一、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或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比如,在教学《养蚕》这一单元时,可以根据农村的养蚕季节和养蚕所需时间来合理安排科学教学内容的相关顺序,如在养蚕季节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认识桑树,到养蚕户家观察蚕的各个生长阶段,从而让学生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特点,完成“养蚕”这一单元的学的生活习性、特点,完成“养蚕”这一单元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本地教学资源
农村有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如农田、草地、山林、池塘、河流都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自然环境资源。
另外,农业新产品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改良,以及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等都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课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
因此,像我们农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蜗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移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田里、小河边寻找蜗牛、田螺、福寿螺等软体动物。等学生找得差不多时,就提出“这些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身体特点、食物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以及教师的解答中了解这些动物,达到教学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分辨和了解“哪些蜗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田螺和福寿螺有什么区别”“如何消灭对农作物有害的福寿螺"等,并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帮助家长科学种植农作物。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合理设置课外活动
科学课不应该把课堂的结束作为教学的结束,而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做好课外观察和探索的工作。
如“观察种子发芽"这一实验就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自家的谷子、绿豆、大豆等常见种子的发芽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活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