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上好计算复习课
作者: 何宝红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但反观我们的教学,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计算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误区一:对计算复习课错误原因不够重视。
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面对计算错误时,总是想通过把计算过程再重做一遍而达到巩固。事实上,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现象是:做了错,错了改,再做又错,同样错误反复出现,而老师很少静下心来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的运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还是运算算理和算法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计算2.5×4÷2.5×4时正确结果是16,可是总有一部分学生计算的结果是1,出现错误的原因则是运算顺序出现错误。学生没有从本质认识到错误的原因,自然一次又一次地进入误区。
误区二:把计算复习课上成计算练习课。
计算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家对计算新授课研讨颇多,而对复习课钻研甚少。导致计算复习侧重学生练习,忽视了计算理解与方法的提升;侧重计算练习量的积累,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在复习解方程时,对于常规的四种题型,学生掌握的较熟练,而对于6-X=4,56-2X=20,18÷X=6,则是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在复习是应进行对比找异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对错误有所反思,进而掌握计算的注意要点、检查的有效方法,避免学生进行无效或低效的复习活动。
计算复习课要基于学生的真实错误
计算复习课要从学生的真实错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计算复习课模式,让学生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析并分类,主动进行错误探究,同时进行举一反三等巩固性活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并关注计算中的注意事项,最终提升计算能力。
计算复习的基本训练要抓住班级学生问题的共性问题,突出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做到有效复习。那么复习课的正确起点怎么把握呢?我认为正确的起点来自学生,学生当下的集中错误在哪里,问题就在那里。
计算复习课应基于学生的自我反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反思能力是一个人多元智能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个人成长和成才必备的内化技能。因此,对错误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比纯粹订正来得更为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呢?教师应该做怎样的组织者、引导者?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计算易错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重点讨论每题的陷阱在哪里。通过对组员错题的分析寻找出现错误的本质原因,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这样既让学生计算思维更清晰,又做到了错题的举一反三,让错题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