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析

作者: 刘传新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新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这样,遇到疑问、困惑时,学生才会激活创新思维,沿着思维方向,开拓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如小学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应用题型:“要修一条2000米的路,甲队20天能够修完,乙队25天能够修完,两队同时修需要多少天修完?”我问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2000米的路”这个条件,你可以解答出来吗?你有哪些更好的解题方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些规律?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进行了一次次的创新,得出了很多种解答方法。

二、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创新欲望

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的知识,老师不用给予提示,学生能自己通过书本掌握的知识,老师无需帮其讲解。只有这样,才助学生在探索中去思考,在学习中去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先出示了李老师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然后设疑“你认为李老师每天上班走哪条路更合算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手中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在探索中自然的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尝试、实验、思考、总结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质疑问难,鼓励独特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力所在,是创新萌芽。自古以来,就有“思考是学习的开始,而疑问是思考的前提”的说法。良好的疑问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认识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县兴趣。想要有创新,须得先有发现问题后敢于质疑的胆魄,所以要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先鼓励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现象和问题有疑问时大胆去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思考和联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我们都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与老师或同学们交流、讨论,以便使他们养成遇到问题自主思考、想办法解决的习惯。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更要引导学生去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对于学生爱提问题的这种行为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帮助他们去找寻答案,或者给予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种富有创意思考,不仅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实践证明,要想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需要他们自己去质疑、深思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学生敢于提出和积极探索知识的行为是十分难得可贵的,我们要大力鼓励和支持。

四、注意学习方法引导,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强调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就少不了提出问题这一教学环节。它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代的课堂中几乎没有多少学生会提出质疑,不管是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是同学和老师之间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问题、疑惑的探讨,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提问题,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也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尽可能地用创新的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质疑要如何培养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结合数学思维,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分析问题。

五、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而在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以及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沟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自主去提出疑问,思考并与同学或老师讨论问题,积极大胆地去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到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体验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二)宽容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甚至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打击学生,而是要宽容地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重新审查,找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发现自己错在哪里,错误的形式以及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完善和改正自己的解法。

(三)改变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估学生的标准。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评估机制,看这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尤其是要看他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创新素质的发展。

六、结束语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及其重要作用,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