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研究
作者: 刘焱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新课标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力求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依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整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在此,笔者现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作了一定实践与研究。
一、转变课程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均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想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注重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仔细研究,了解其教学目标与要求;其次,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情况与学习兴趣等;最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在一起,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从而树立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相关内容教学当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为了更好地树立学生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有关鸦片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真实感受战争的残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身对鸦片战争的看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教学为例,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依据内容标准,针对学科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如下: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及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两个方面,一是空间观念,要求学生能够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具体可操作;二是历史理解和解释,认识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学生依据史实也可以回答出来。
三、激发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因此,想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注重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当前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在教学中普及,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工具充分运用到教学当中,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外开放》一课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视频、图片等,在课堂教学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改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鼓励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仅对提高历史学习成效帮助明显,而且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通过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平台,拟定自主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合作开展历史学习活动。例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系统分析戊戌变法的国际与国内背景,推动变法和阻碍变法的力量以及戊戌变法必定失败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围绕这样的专题,分工协作开展讨论研究、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补充完善,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并形成本小组的集体研究成果。接下来在全班组织小组学习成果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和辩证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技巧方法,也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
五、优化课程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要重视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并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节课,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中就需要确保评价手段多元化,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对战国时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以及作业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在作业设计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出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目的地作业,在进行教学评价中也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以及作业完成程度多个层面进行评价,能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工作开展,确保在科学评价理念下历史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