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医文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者: 周莉莉
中医是国粹,能让孩子接触到中医,在幼小的心灵种下中医的种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我园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论”为指导,以儿童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自然生长的原则,以儿童身边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中医文化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型、互动型、体验型的中医文化课程的实践活动。
一、构建课程研究框架
二、挖掘课程资源
(一)形成课程资源的分类框架 (二)梳理课程资源地图
(三)构建课程资源库
构建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就是一个适于课程需要的有准备的资源储备,它具备收集、整理、加工、存放、传递课程资源的诸用途。这些资源可以是物质材料,可以是一个机构,一些人员,甚至是一些机会。
三、打造中医文化环境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命”,最好的教育是从生命和自然中学习的理论 。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丰富环境,让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多的包容多样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的充分的活动,并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
(1)利用园内自然资源,营造浸润式环境。我们因地制宜,对园内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挖掘,并开展植树节种中草药、观察中草药的生长、秋季丰收中草药等活动,将幼儿园创设成了孩子们的花园、劳动乐园。
(2)创设园内互动情境,营造对话式环境。我们利用幼儿园教学楼走廊面积较大的特点,巧妙设计“知草堂”“名医中药故事会”等游戏情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知草堂内主要是药柜和中药制作作坊。每个抽屉设置6种药材,里面放的是中药卡片,孩子可以在这里更多地认识中草药,也可以模拟配药的游戏。中药制作作坊,主要让孩子们体验制作香包的乐趣以及药染制作。故事会主要介绍各种名医和药材,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名人名药。
(3)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营造体验式环境。我们通过种中草药、绘中草药、中草药药展、制作药膳药茶、药膳微课堂等活动,从课堂走向自然,激发幼儿喜爱中草药的情感。
四、优化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考虑到领域平衡,结合新《纲要》,结合幼儿园的资源和幼儿的兴趣经验,适当开展一些中草药活动。
(1)结合药草文化。我园着力提炼中草药的精神内涵,发挥药草精神的育人作用,开展“药草文化浸童年,‘三养教育’润童心”的系列活动。通过传承中草药文化,达到培育三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三养(养身,养心,养人)为目的,创新育人模式。
项目活动一:中草药种植养护。我们带孩子们认中药,种中药,绘中药,用中药。首先从看绘本、课堂、大自然、讲故事比赛,四种形式去认识中草药。种中草药,经历了挖中草药,播种中草药、观察中草药、中草药丰收的过程。同时制作“药草铭牌”以提醒自己正确地养护,还开展了制作药名牌设计大赛,最后进行了百草展。两百余盆中草药摆放在百草园的周边,拉开百草展的序幕。中草药种类繁多,铜钱草、芦荟、铁皮石斛、车前草、薄荷、田七等,有的破土而出,有的生机勃勃,凝聚着孩子们的汗水与快乐;中草药名牌上,家长帮忙记录着中药的名称、药性与功效,展现出孩子们学习的成果。
项目活动二:药膳微课堂活动。《指南》中健康领域第一条就是身心状况,提到要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膳食,可是很多孩子确实挑食偏食很厉害。为了更好地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帮助幼儿拥有强健体魄,增强免疫力。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的“药膳微课堂”活动。老师们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不同食材和药食同源的药物合理搭配,通过烹饪,使之成为色、香、味俱全,且有滋补强身、保健益寿、防病治病功效的“食物”,推出药膳微课堂,以微课的形式介绍各种药膳制作过程,家长和孩子学习和借鉴。药膳微课堂内容丰富,食材简单,操作性强,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从膳食中懂得各种食材的药性和作用,从而树立膳食健身的理念。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柚子为主题的药膳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随着我们药草文化、药膳活动的开展,纠正了很多孩子的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2)结合节日文化。清明节,幼儿园组织幼儿亲子踏青采青,并用采摘的艾草制作艾草青团,用来祭奠先祖。农历四月初八(乌饭节),幼儿园举办了“乌饭造型展”,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给乌饭做造型。端午节,开展了以“寻根溯源,粽叶飘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各年龄段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穿汉服点雄黄,到百草园中采艾草,摘菖蒲,悬艾蒿,唱儿歌,品粽子,赛龙舟,制香包。让孩子们知端午、品端午、戏端午、颂端午……中秋节,我们带孩子制作灯笼,观灯展,猜灯谜。自制中药染色的彩色月饼,画月饼,品月饼,过中秋。腊八节,老师带着孩子们挑选了十几种食材熬制腊八粥并讲解各种食材的功效。老师为孩子们送上了甜甜的祝福,孩子们动手画出了美丽的腊八粥画……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懂中医养生之道,承传统文化习俗。
(3)结合班本文化。我们开展了“中医特色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创新项目。每个班都以一种中药命名,这个中药并不是随便挑选的,而是各班孩子和家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投票选出一种大伙喜欢的中草药。
五、研究收获
(1)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提升了教师素质。在课题研究实践、探索中,教师们积极地将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把《纲要》、《指南》的精神落实到课程实施、课程审议的行动中,切实提升了教师实施和调整课程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收集、材料的筛选、教育活动的再设计、组织、观察、反思、调整等等,不断用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老师们变得善于思考,乐于研讨,并将教科研作为提高自己教育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
(2)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活动提升幼儿能力和品质。在幼儿园中医文虎园本特色课程的开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样聚焦孩子,站在“以苗为本”的立场考虑、解决问题,给予幼充分的自主选择、探索、创造的空间和多元的探索资源和支持方式,让幼儿表现自己,不断提升幼儿的多方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个性、豪爽的性格、丰富的感情和广泛的兴趣。
(3)影响了家长的理念和行为。该课程项目以后,幼儿园的中医文化、中医文化理念辐射到家庭 ,我们通过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 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中医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家长的中医养生理念、行为都得到迅速提高与转变,他们也积极加入到中医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走进中医,亲近中医,崇尚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