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作者: 李亚成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思维的发展以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部编版教材内容丰富,蕴含着诸多德育方面的知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能促进德育内容的渗透,能让德育内容扎根生活,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整合,解读人文情怀
教师如果囿于教材资源,未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难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要整合文章内容,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多角度选择文本,可以选择同一题材的多篇文本开展群文阅读,这样才能对此类题材的探究变得更加深入。如《三峡》《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都是写景类的文章,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文本呈现的自然美,还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教师也可以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多元阅读,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如围绕“母爱”这一主题,学生通过阅读《荷叶·母亲》这篇文章时,能感受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能由荷叶遮风挡雨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秋天的怀念》写出母亲忍受病体与精神的痛苦去精心呵护儿子,能呈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抒发作者对勤劳俭朴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师通过文章的整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笔下母亲形象,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注重德育渗透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德育的熏陶。为加强德育的渗透,教师要选择灵活的情境创设方法,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他们对蕴含文本中的内容产生深刻的感受。教师以影视片段、图片等方式引领学生聚焦于细节内容,并展开分析与思考,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吸纳。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以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如在学习《祖国呀,我亲爱的祖国》内容时,教者截取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副歌部分,并在屏幕上显示歌词,提出问题: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在歌手张明敏的这颗中国心中,让他最惦念的是什么?教师以情境引领学生产生悟读诗歌的欲望,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依托技术,丰富德育内涵
教师要利用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能实现阅读内容与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为让学生从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过去遭遇的回忆中形成始终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教师借助视频、图片等营造氛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能懂得不幸不足以让人畏惧,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息,能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舒缓的音乐,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紫藤萝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描绘的情感色彩。学生能借助媒体技术营造的氛围,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意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各种事情,这样才能经得起失败,才能迎来成功。多媒体呈现美丽的紫藤功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能产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德育中包含诸多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爱,学生只有对世界充满爱,才能将这种爱传递给他人,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四、立足生活,链接学生生活
语文阅读材料多是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或是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为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感受德育的内涵,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现生活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联系,能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德育的熏陶。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去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熏陶,将文本内容向生活拓展延伸,能让学生对道德内容的深刻感悟。教师让学生阅读朱自清描写父亲背景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去描写生活中的一些人,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生活中有老师给学生传递知识,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有亲人的关爱,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帮助学生,能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人们带来的关爱,并以自己的角度去叙述这种关爱,能提升德育的效果。
五、掌握技巧,渗透德育思想
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在立足生本,精心选择、整合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究,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根据阅读要求以及学情精心选择文本,并从中挖掘德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对多篇文本体裁、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能获得思想、内涵、情感的分析,能体悟到文本中传达的人生道理。教师要选择难易适中的文章,要契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学习能力。内容之间要有关联,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深度阅读,能形成有深度的理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阅读,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质疑、探究,从而能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要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内涵,引领学生分析、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六、个性阅读,提升审美情趣
不同的学生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有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让他们表达对主题内容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阅读文本,并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学生在阅读文本是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能使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能提升学生自辨的能力,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个性化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去阅读、分析,能读出文本的情感、读出文本的道德价值,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自己的情感,能产生不一样的观点,并进行观点的争鸣,获得心灵的碰撞,从而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作品中饱含的人格魅力,引发学生对人生产生思考,从而能让学生获得熏陶感染,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教师要探索教学内容与道德之间的结合点,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育人过程,来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