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范泽怀作业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根据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在评价过程中,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很有必要。笔者现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予以探究。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中,教师不得不注意的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的时候也不能完全盲目地进行“一刀切”,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作业布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来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完成自己的不同任务,也可以提升一部分没有自信心的同学的自信,逐步培养她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在进行分层设计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同一类型题的不同提问来进行体现。比如在布置这样的一道数学题的时候。(1)已知在RtΔABC中,∠C=90°,AC=4,BC=2,则cotB=?(2)已知在RtΔABC中,∠C=90°,sinA=3,则cotB=?(3)已知在RtΔABC中,∠C=90°,CD是高,AC=4,AD=3,则cotB=?虽然看似都是在求cotB的值,但是在第一题中,只需要利用好公式就可以直接求出来,而第二题就需要先对公式进行简单的转换,然后才可以计算出结果,而第三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的转化就更多一些,推算过程也相对麻烦一点。所以虽然这三题最终考察的都是对公式的运算,而且是同一类型的题目,但是其中难度层次却都是不相同的,是具备一定的递进的层次的,教师在布置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水平来进行选择,选择自己能解答的题目。这样就很好地达到了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分层设计的效果,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二、数学作业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将重点放在解题能力培养方面,却没有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重点或核心位置上,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去解题。除此之外,许多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上,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不仅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将其放在数学作业上。作业不仅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业一方面具有承载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还具有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作用。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个人积极的情感态度,更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手段。作业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落实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学生核心素养也会因此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他们的作业质量也会明显提高,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会增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共同得到提升。
三、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作业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一节课教学时,能力较弱的同学往往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所以针对他们需要从概念的理解出发,帮助他们先了解轴对称的具体性质,所以可以让他们独立的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看看谁设计的更有创意,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加乐意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理解到了轴对称的性质,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而言,基本的性质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基础上进行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找寻生活中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思考为什么要在某个图形中用到轴对称。一来可以检测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是通过找寻轴对称图形,让他们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还能了解到轴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效的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通过这一作业分层设计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同时,初中数学大多数都以计算为主,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单一的作业很难去提升所有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分层作业就有所不同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去给每个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基础的知识不够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应该以基础性的概念、公式等内容作为作业的主体,通过作业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性知识的概念。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现在需要的是运算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阶段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学生可以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兴趣,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分层作业中能够收获到自身能够接受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