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教学一种新方法的尝试

作者: 李琦

论文摘要:

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感到很棘手,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为了能跳出传统应试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学习和平时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尝试,那就是将语法点靠这三个步骤演绎而得:meaninguseform. 通过实践,语法教学既不枯燥、乏味,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meaning(意思)use(使用)form(形成)

一提到语法,总会给人以“枯燥、单调和应试教育”的联想。诚然,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解语言点的活动多,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活动少,让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和开口的活动则更少。语法教学限于教师讲、学生记或中英文互译的单调授课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思维,多运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感到很棘手,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我们面对的传授对象是小学生。英语语法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本身是存在的,如果教师不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如果教师讲解语法,又怕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于是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都避开了语法讲解。事实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并不是不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教。如果教师的观念新、方法得当,英语语法教学完全能跳出传统应试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是我在学习和平时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尝试。

依据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Dr. Jayne Moon在其著作Children Learning English里面所述,儿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能够帮助他们学习第二语言:

Instinct of imagination (天生具有的想象力);

Instinct of picking up chunks (熟练运用流行短语);

Instinct of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Instinct of learning by doing (从做中学);

Instinct of going for meaning (首先从意思出发);

Instinct of fun and play (天生具有的贪玩);

Instinct of interaction and talk (喜欢与他人交流);

而儿童特征里面其中的第五点,就是我教授语法新尝试方法的重要依据。Jayne Moon在其著作中解释道,儿童做任何事情都是从意思出发,然后他们无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用于表达此意思的词组上。那么,竟然语法的讲解是如此枯燥和乏味,而学生又有首先从意思出发的本能,何不让学生先获得其意思,然后进行操练,最后才形成句型呢?因此讲授语法知识语言点有了一种新方法:meaninguseform.

定义

那么语法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Meaning, use and form又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我觉得用下面这段话会很好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语法不仅仅是在语法书上所能找到的规则和标志。它跟语言的内涵和使用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跟词汇相互连接。因此,当我们教授语法时,应该始终有着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在新事物的内涵,用法和形式方面(Meaning, use and form)。

以下是这种新方法里教授语法的几个大概步骤:

●当我们教授新语言点或新形式时,应该先从内涵(意思)出发;我们也应该首先创设有意义并且真实的情景来介绍新语言点。

●然后,我们应该给学生大量的机会在有意义且有目的的情景下操练新语言点。

●最后,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注意到新语言点的形式,使得他们加深对新语言点的理解。

实践

要让学生获得其语言点的内涵,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而创设情景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讲故事,游戏,歌曲以及歌谣等等;然后具体操练这个语言点,可以通过游戏,两人或小组对话等形式进行;最后在黑板上总结这个语言点的形式。特别是对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教师是很容易将语法点靠这三个步骤演绎而得:meaninguseform. 因为只要将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分析,也就是把教材不同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达到此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there be…”表示 “(某处)有…”的句型时(这一课的第二部分),先把那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歌谣(含有这个句型的句子)通过动作和实物先教会学生(其中这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书合上),并设下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去猜,我对学生说: “In the big big pencil case,can you guess what’s in the pencil case? Ok, I give you a tip, it’s an animal.(Here ask them to guess) yes, theres a small small mouse!(surprising!)” 在这里,学生已经获得其语言点的意思了;而后我随意拿起一个学生桌上的书,并对学生说:“Look, everybody, there’s a book.” 再拿起另一个学生的铅笔,对学生说:“There are two pencils.”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教室里的事物来对话,如: “There’s a board…” 并让他们展示其对话;其次,我还给每个学生一个表格,让他们通过问问题来完成表格,我对学生说: “Walk around and ask your classmates Whats in your school bag? Theres a/There are, then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on this list.” 在这里,学生通过有意义的练习充分操练到了这个语言点;最后,让学生把这个句型用红笔写在黑板上,就这样,学生便在自然与和谐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理解和运用了该语言点。

小结

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获得其语言点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有意义且有目的的操练,最后才形成该语言点,也就是meaninguseform.这种教授语法的一种新方法,必然是一次新的尝试,必然也是对以往语法教学方法的挑战。无论如何,只要在教学时能大胆地跳出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开口、多运用的原则,语法教学就会既不枯燥、乏味,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Jayne Moon, Children Learning English, Macmillan Heinemann

林燕,《英语语法教学几种新方法的尝试》,《中小学外语教学》期刊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