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地方课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 胡苗苗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不同阶段、不同学科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普适性的品格与能力,其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科学探究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结合金华地方资源文化,以项目化形式,大单元课程设计为培育实践路径,积极探索走向核心素养的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地方课程  探究能力  大单元

地方课程它既不是简单地彰显地方特有的自然风光、特定的风土人情、特定的产业结构等,也不是无视人类普遍存在的扎根需求、对“家”的渴望,而是促进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有选择地将地方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元素等引进课程、课堂,引导学生从认识家乡起步,具体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经济社会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多样;认识中国,领悟多样自然、文化、社情背后的统一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正的骄傲与应有的担当;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可以说,地方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驿站。笔者结合金华八婺灯彩地方资源设计地方项目化大单元课程,通过走访调查、参观学习、设计规划等项目内容,在真实情境下生成驱动问题,依托项目实施来解决问题,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升探究学习能力。

一、真实情境

八婺大地上有着丰富的灯文化和灯民俗活动,随着疫情的结束,各类灯的制作和民俗活动又开始频繁起来。很多孩子对家乡灯彩和风俗活动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从未听闻。然而金华诸多灯彩都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东阳卢宅的珠灯、针刺无骨华灯、浦江的梅竹灯、兰溪的板凳龙灯、金华的竹丝灯等都是我们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下的民间艺术品,包含了丰富的金华符号。随着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的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今天的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内心地认同,深处自信,这份文化自信如何延续,融入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生命之中?

二、设计思路

围绕主题“八婺灯彩”主题活动展开大单元作业设计,通过真实情境引入教学,回忆、回顾生活中身边的灯造型、灯作用、灯风俗,进而学习灯历史、发展变化、八婺灯彩各地特色等,梳理学习知识,自主提出关于灯的研究问题和设计制作学习调查单。利用金华身边已有的社会资源: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金华市博物馆等地进行走访、访问,带上自我生成的“问题单”,切实、沉浸式近距离观察、了解、体验、感知。记录观察单和观后感,近距离真切感受各类灯的艺术特点,制作工艺、民俗活动等。理解一盏灯背后的精神力量:凝聚团结,文化自立自信自强。以“如何宣传家乡灯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核心问题推动大单元进程,用小电影的方式宣传这项集中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多重工艺,展示过程是融合音乐、体育、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思考: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当有何为。

三、设计大观念与学习目标

传统文化背后美好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自立自信自强的基石。

(1)通过欣赏金华灯彩,感受八婺灯彩文化,领略金华灯彩的造型特色和制作工艺等。(审美感知、艺术欣赏)。

(2)以金华城为基底融入有寓意指向的事物,设计草图、搭建灯架,能用剪、刻、折、叠、插接等方法制作金华灯。(创意实践、艺术表现)。

(3)在自己设计制作下体验灯的各类风俗活动,表述对“传统工艺师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会。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深远。拍摄一部小电影,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能力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四、学习准备

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课前搜集中华灯文化、八婺灯文化、灯习俗等,回忆金华的一年一度灯展,你在灯展上有没有让你记忆深刻的灯?生活中的灯按照形式、类型、作用等进行资料整理。结合实际授课需求,分出六个自然组,准备好学具。

五、活动过程

主题一: 八婺灯彩 华灯初上

活动1:亚运设情境

情境创设: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共唱:相知无万里,万里尚为邻环节,全场亮起了灯笼,展示了属于中国独特的浪漫,诠释了大气的中式美学。为什么开幕式要以灯笼为媒材展示呢?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印象深刻的灯或城市灯展。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活动2:灯火在身边

(1)初识之前——回忆

根据生活已经经验填写教师设计的“八婺灯彩文化调查单”。

【设计意图】

在调查单中少设计封闭式问题,多设计一些开放式、包容性强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伸缩余地和灵活性。开放式问题意味着可以有许多答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受。

学生组学生走访了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馆,在王果馆长的带领下近距离的观察学习品鉴金华各地灯彩。

主题二 灯火璀璨 守正创新

活动1:设计,源自生活

追根溯源——设计从生活开始

了解灯的由来,发展历史。欣赏《上元灯彩图》,欣赏灯,学习不同种类、造型、结构、材质、艺术呈现、各类用途等知识,观看金华灯的制作工艺,记录学习单。从钻木取火到LED,不管发展多先进,始终围绕的都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设计的初心也不例外,不管是日常照明灯或是民俗花灯,他们存在的价值都是服务于人。明白了这点,可以更好的为下面的融合设计做好铺垫。

活动2:制作——秉承传统技艺

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灯,小组探讨其制作工艺,分析编扎、材质选取、花纹图案、组合规律等传统技艺。在材料库里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小组尝试制作。

活动3:突破——守正中创新

情境再现:正值杭州亚运会赛事,金华这座城市也参与其中。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万盏孔明灯齐放展示了华夏深厚的民俗底色,磅礴气势。今日,我们代表家乡金华为亚运设计一盏亚运金华灯,送给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融入哪些元素才能够展示金华的包容和精神气节呢?

·花纹元素:金华茶花 金华佛手图案  火腿纹样 ……

·材料元素:环保材料 废弃材料可以二次利用的材料……

·亚运元素:吉祥物

草图设计——成品展示

主题三 灯彩辉映 为家乡代言

【设计意图】

通过民俗活动让学生沉浸式灯文化活动。设置猜灯谜有奖竞猜、线上观灯展、模拟迎龙灯的活动等,沉浸引发真情实感,加深对灯、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六、实践思考

知识有不同的类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识类型都适合进行项目化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项目化学习设计的起点。项目化学习是有思维含量和思维发展意义的学习。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透过问题的情境看到问题的本质,要在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调动和激活相关的知识,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项目的完成中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化学习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火花,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项目化学习让让学生热情的创意生活。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复制者,而应该是有灵动生命的生活者。项目化学习真实性情境的特征连结了生命、科学和世界,赋予他们探究的双眼、自身的体验,促进他们更热情、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投入到世界的探索中。

让项目化扎根日常教学,以学科和人文素养双线并行的设计,培养有创新性、有批判性,有合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定位,体现了学科学习中的学和教方式的变革与真实问题解决情境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人民教育》,推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协同育人

2.徐英,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