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绚丽色彩,心灵抚慰:美术色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作者: 李解元
内容摘要: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如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艺术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对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研究美术色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干预和治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色彩疗法 心理影响 实践研究 色彩教学
一、美术色彩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色彩与情绪的关系。色彩与情绪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这是色彩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颜色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经历,而这种认识被称为色彩心理学。举例说,红色经常被认为是激起兴奋与热情的颜色;而蓝色通常被看作是代表冷静与平和的颜色。这些颜色所引发的情感反应是受到文化环境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在色彩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喜好和情绪反应。
(2)美术色彩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美术色彩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反应,艺术家在运用特定的色彩组合和技巧时能够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或引导观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在美术作品中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反应的美术色彩,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正面和负面的促进作用或消极作用。
二、色彩疗法的理论基础
(1)色彩心理学理论。色彩心理学是一个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学科领域,重点在于不同的色彩对人的情绪、行为、认知产生怎样的影响。色彩心理学试图通过对色彩与心理关系的研究,揭示色彩对个体的知觉、感觉和行为的作用机理。该领域涉及色彩的生理效应、文化差异、情感联想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对色彩的作用和意义在心理层面有深入的认识。如颜色与情绪关系,色彩心理学对人的情绪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颜色的研究。每一种颜色都有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红色可能和兴奋、激动有关,蓝色可能和镇定、放松有关。这种情感与色彩的关系,既可能是文化因素所致,也可能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2)色彩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帮助促进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创造力的发展、自信心的建立和团队合作,从而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体幸福感,色彩疗法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入色彩疗法的元素,更多样化、更丰富地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的全面支持和教育引导。
三、色彩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色彩在心理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色彩疗法。它是一种帮助人们达到身心健康与情绪平衡的治疗方法。具体地说,色彩疗法是运用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手段。它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问题,促进心理成长与自我探索。
(1)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认为不同的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影响,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可以根据病人的情绪状态和需要使用特定的颜色,从而达到调节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作用。
(2)色彩冥想:色彩冥想是利用特定颜色在意识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来达到心灵平静和放松的一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色彩冥想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和压力,使内心变得更为平静和清晰起来。
(3)色彩疗法绘画:色彩疗法绘画是利用绘画或涂抹特定的色彩,以达到抒发内心情感和情绪的目的,并通过这种创作过程对病人进行情绪释放和心理疏导的疗法。治疗师可引导病人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从而增强病人对自我的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
四、美术课堂中将色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有学业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
(1)借助色彩认识美术,激活学习美术兴趣。色彩既是视觉感知的基本要素,又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意义和信息,在艺术和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美术的认识可以借用色彩,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加深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色彩在心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能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色彩的情绪表达,使其懂得色彩与情感的连接。学生通过绘画、调色等实践活动,达到情绪宣泄和调节的作用,促进心理健康的平衡和发展,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达到抒发情感、抒发内心世界的目的。
(2)开展色彩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对外表达。不同的艺术色彩可以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一点在色彩心理学中有提到。在增加教学实践环节的同时,进行色彩实验教学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给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学习体会。这样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能获得技巧知识,而且在情感表达、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实的训练与支撑。
(3)色彩视觉传达,洞悉学生个性。人格是一个人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如此。通过视觉表现色彩,既表现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
作为视觉要素的色彩,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内涵。每个人对色彩都有独特的偏好和诠释,教师可以观察到他们对世界的态度、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式,通过学生在色彩选择、组合和运用中的表现。比如喜欢鲜艳色彩的同学,可能性格比较活泼开朗,而喜欢柔和色调的同学,性格可能会比较内敛,比较细腻一些。所以,通过色彩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和辅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五、总结
色彩深刻地影响着心理健康,它既是一种视觉享受,又是一种载体,可以表达情感,抚慰心灵。通过色彩的运用和艺术教学中的欣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情绪的宣泄,调节他们的情绪,使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得到缓解。具体的颜色能引起具体的情绪反应,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表达。在美术教育中,将心理健康元素与色彩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色彩创作、色彩欣赏等方式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对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美术色彩,既能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色彩在心理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平衡和发展,是探索艺术色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琼.本真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论心理健康校本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096(12):231—233
[2]徐小敏.利用色彩教学突破学生自闭心理[J]教书育人,2020,(13):34
[3]卫保国.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