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黄大庆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新课标高度重视自主学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通过网络查询等技术手段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能与同学合作、分享,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评价、反思、改进学习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建构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化学教育教学的需求,积极开发学习读物和教师教学用书等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指导教师有效教学,支持师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学习活动。”在此,笔者就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份学案,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协作,组间互助,通过多种形式解决问题,最后师生总结、评价,达到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处于主体地位。“导学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导学案”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灵活确定,但必须列出学生要预习和初步了解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构架。所以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的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导学案”在导学的同时,更应导思。例如,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产物有相同,也有不同,三个实验都能还原出Cu,但另一种产物却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又如: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两个条件:水溶性和密度。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专题视频,给学生直观地呈现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比干巴巴的几行文字的叙述直观得多、生动得多、有趣得多,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很快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和掌握了电子分层排布的成因。(2)通过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概念时,初中化学教材上表述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为此可向学生提问:所有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吗?学生没有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此时引导他们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弄清了真正燃烧的含义。这样的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有效自主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通过一个同学将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袋口紧罩在嘴上进行呼吸,不一会儿就坚持不住,急于将塑料袋从嘴上取下,大口急促呼吸的滑稽状态,马上调动起班级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心态。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一)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教师教的思路与过程,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可在课前预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基本点及其他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学习提纲,通过提纲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教学为例,第一层次是从什么角度来讨论氧气的物理性质?第二层次是从什么角度分析氧气的氧化性?从这一角度分析氧化反应有什么特点?第三个层次是本教材的中心归纳。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二)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意识,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1)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出发点,也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自主探究学习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在教学中,我设置了问题群:你见过的蜡烛有哪些形状和颜色?你以前点蜡烛时有哪些发现?今天,我们再次点燃蜡烛,请你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观察,蜡烛燃烧中有哪里变化?火焰有几层?哪层温度最高?有时燃烧为什么会冒黑烟?通过系列的学生未知的问题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兴趣。有了探究的问题和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分析、探究,教学效果就更好。(2)挖掘教材,确定合适的自主探究素材。如:教材编排了众多彩色图片,有化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片、有实验操作图片、有实验现象图片、有数据资料图片,这些图片清晰而又明快地表现了主题,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呢?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并且对图片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