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为“导”塑素养,借乐之“感”促融合
作者: 刘珂雨教育改革大潮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深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以美为“导”塑素养,借乐之“感”促融合,这一理念不仅符合音乐教育的本质,也契合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本案例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这一理念,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实现深化改革,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问题现状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虽然在素质教育方面一直努力推进,但还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有的老师过分注重音乐功底的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对学生情感与审美的熏陶,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二是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不够,导致学生在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形成综合素养。另外,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音乐课程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不够,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掘。
二、思路方法
以美为“导”塑素养,借乐之“感”促融合,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改革思路。
首先,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修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从而在综合素养上有所提高,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其次,在教育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音乐学习的不同路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有目的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
最后,要着重抓好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学习活动。用以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使本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工作举措
在明确了改革思路和方向之后,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工作举措来推动小学音乐学科的深化改革。
(一)建立与完善跨学科融合体系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跨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我们通过与道法、语文、美术等学科的老师交流合作,建立了一个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让音乐课程融合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致力于实现音乐赏析与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目标。以期通过文学的视角,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音乐之美,为此我们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小夜曲》、五年级上册《土耳其进行曲》的教学中,我们在课上欣赏海顿、莫扎特音乐作品的同时,还会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文学作品,了解作曲家的人物故事,乐曲创作时期的创作背景和心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在音乐的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尝试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我们开辟了以“我与红歌共成长”为核心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结合贺绿汀、马思聪、聂耳、郑律成等教材中出现的近现代音乐家的作品,深入挖掘音乐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理解到歌曲所传递的思政理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还鼓励学生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特别是在低学段小学美术的教学中,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或绘制音乐主题的画作来抒发对音乐的认识与感悟。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
学校除建立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之外,还将推行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为其量身订作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授课计划,针对音乐天赋较高的学生组织了音乐特长班和乐团,通过组织更多音乐学习和表演机会,使他们在音乐领域有更好发展的同时,音乐兴趣一般的学生也通过一些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劲头,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在音乐课程中也能得到一定的收获与乐趣,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三)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赋能成长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也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定期举办音乐节音乐会音乐大赛等活动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音乐才华的舞台。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团队合作意识,学校还会组织音乐采风与音乐创作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与创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最后,加大师资培训工作力度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大家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通过这些培训学习的机会,促进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使之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同时,也支持和鼓励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小学音乐学科的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使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四、成效展示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的实施,我们的小学音乐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巧,又能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认识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对音乐教学的个性化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音乐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让学生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音乐教学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音乐课程的质量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成果,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些活动也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和参与,大大提升了音乐课程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我们将继续秉持以美为“导”、借乐之“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和支持小学音乐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