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升学校的内驱力
作者: 谢慧铭一个学校如何高质量和持续长久的发展?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那就需要不断提升学校的内驱力,掌握其中的方法,就能实现学校的价值目标。
一、学校领导团队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
学校要提前制定办学愿景、三年发展规划、理念文化,实现精神立校,文化引领,让学校的办学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并根据时间段完成相应的发展目标。构建学校发展蓝图,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目标,获得认同,引起共鸣,激发教师内心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一致目标去思考、去工作、去奋斗,并能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发挥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定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要求全体党员教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到率先垂范,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为全体教师树立榜样。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护学岗、党员示范班,让党员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教师成为优秀党员,让党员成为优秀教师,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建立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才能使学校快速发展,才能保证学校良好运行。
(一)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和成长建设
学校中有新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校协同本人,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实际,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各项活动(三笔字、讲课、赛课、磨课、优质课),提高整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引领教师走向卓越。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激发内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名师看齐。
1.每学期全体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计划,设定预期目标
把大目标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根据学校的行事周历,合理分配时间,确定在每一周每一天去完成。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教师成长档案,由教研组长记录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形成量化考核,为以后教师的年度考评提供依据。
3.“一对一”结对帮扶
为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实行“内部造血”,充分发挥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实行“青蓝工程”,由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辅导等各方面进行指导,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可以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交流和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成立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就是对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和建设的引领。教师成长必须有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平台——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可以使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共同阅读书籍,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育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碰撞思维的火花,构建教育新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5.跟岗学习
为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一学期可以派出相应学科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学习跟岗学校的先进管理办法和教学经验,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建构新知,为我所用。
(二)班主任建设
班主任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建设尤为重要。
1.抓好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工作繁杂且忙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班主任工作井然有序呢?这就需要明确班主任常规工作有哪些,做好规划,建立一系列班主任操作手册和考核细则,引导班主任有序进行各项工作。各项事情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力求高质高效。
2.班主任素养大赛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影响最大,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所以,班主任要不断成长,永不满足现状,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每学期进行班主任素养大赛,便于班主任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进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
其实,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作用是一样的,都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设定年度目标,参与集体活动,便于全体班主任进行交流探讨,重构思想,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四、由内到外转变
(一)思想转变
思想决定了行动深度、广度和站位。只有高瞻远瞩的思想,才能促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和发展,才能保持持久的动力;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教育才能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世界、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
(二)课堂转变
为什么课堂要转变?怎样转变?评价标准如何改变?课程如何实施?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单一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合教育发展的需要了,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变:
1.学生转变。学生由学习的主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多元的获取,由单一的输入变为多维的输出,激发内驱力,使其不断保持兴趣的持久性,生成新的知识点,由点到面,构成新的知识体系。
2.教师转变。教师转变思想,提升自身素养,不仅要备好课,还要指导学生知识点的纵横关联和学习,统揽课堂内外,达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3.课堂形式转变。课堂形式由讲授转变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情景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调研式学习、实践性活动、公益性服务等模式,大大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素养。
4.评价标准的转变。课堂评价标准要不断修改与完善,要把学生课堂的活动力、学习力、组织力、表达力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全科、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达到学生德育与性格的不断完善。同时,对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也要随之而变化,达到科学性、实操性、全面性。
(三)管理转变
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实行责、权、利重新构建,明确责任,实行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人人有利的结构模式,一个组织规模越少,内部活动就较少,这个组织就接近完美,各组织间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组织间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好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实现高效精准工作。对各个团队进行评价,增强其凝聚力和创新力。
五、完善完备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
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设立规章制度,让全体教师树立一种规则意识,让各项制度成为教师的行动指南,并服务于大家。
六、建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
改革评价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量化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成为激发教师内动力的重要手段。学校通过各项活动让教师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才能够推动学校整体向前发展。
提升学校的内驱力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和持续长久发展的关键。只有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才能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实现学校的价值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全校师生应共同努力,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