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深做实培根润心举措 勠力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作者: 耿立广 蒋开林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而辨别力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爱。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陈涛中学高度重视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紧密结合县教育局《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和学校实际,主动开拓创新,推动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稳步开展。

一、责任压实,严防校园欺凌现象

学校制订了《陈涛中学预防校园欺凌工作职责》,由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具体细化落实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责任。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置。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和谐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帮助”等问题。邀请陈涛派出所民警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欺凌事件的后果。通过橱窗和显示屏以及班级微信群等平台向学生和家长加强宣传。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校园安全隐患以及学生矛盾纠纷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根据摸排情况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治理。加大对关键时间点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在学生放学和课间活动期间,尤其是晚自习课间,由值班领导带领值日老师及宿管人员在指定区域不间断巡查,晚寝时,值日领导和宿管人员不定时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并做好详细记载。周五召开全体学生会议,告知学生要做到家校两点一线,周末不得随意外出,并且学校安排专班到陈涛街重点地段进行巡查,严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精准把控,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学校按县局要求,已配齐了心理辅导室相关设施设备,建立并健全了心理辅导室工作机制,切实开展“倾听一刻钟”行动。组织全校学生通过线上问卷、班主任排查等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精准摸排,做好特殊家庭、特异体质、特殊心理和特殊行为的“四特”学生“一生一策”动态更新,并进行不定时跟踪、沟通。利用寒暑假时间,发动全体教师,开展大走访活动,落实包干责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高度重视5.20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专题实践活动,多层面、常态化开展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策应县“阳光天使”校校行活动,培训校园“阳光小天使”,各班设立心理委员,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田。通过反馈梳理,对学生心理表象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掌握学生心理、情绪变化,并对出现焦虑、恐慌、烦躁等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筑牢学生的“心理防线”。同时,为学生心理疏导做好服务工作。学校确定周一至周五下午二节课下为心理沟通时间,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和“爱心妈妈”,聆听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

三、倾注爱心,实现情感同频共振

学校要求全体班主任把办公桌搬到班级,了解每个学生,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一起品尝他们的酸甜苦辣。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双方的情感沟通与同频共振、共鸣。要求全体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爱心。

从本学期开始,学校无偿为每个孩子提供“课间餐”,并且学校食堂自制了一些食品,如饺子、馄饨、面条等,在晚自习下后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爱心。

四、活动引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努力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后延时服务,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展个性化课业辅导,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由政教处、团委牵头,语文组、音体美信组等教研组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社团,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基本上实现了在校学生“一生一体艺,一人一特长”的目标。

学校定期开展各项系列活动,如“学习二十大 筑梦新征程”“强国复兴有我”“清明祭英烈”“迎国庆”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寒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汇演、书画展、跳蚤市场、诗词大会、播放爱国露天电影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校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赛以及“两操”会操比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让师生愉悦身心、受到教育,激发热情、享受成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

五、家校合力,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未成年学生的成长,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管齐下,齐心协力,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纯净的成长环境,才能建立长效机制并收到教育实效。

家校联手,落实安全教育。学校邀请派出所的同志到校进行安全讲座,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养消防安全技能。通过广播、主题班团会、手抄报等形式,深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结合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安全问题,学校通过交通安全社区实践、交通安全征文、向家长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使法制安全教育得到落实。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致家长一封信、家校个别会谈、校讯通六大途径,主动与家长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及行为的规范。

学校开展走进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如: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组织学生代表进入社区孤寡老人家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开展社区义务劳动,帮助打扫社区卫生,开展社区雷锋小分队活动、文明宣传活动,促进了队员与家长及社区居民的沟通,形成了良好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为学生学习生活创设了广阔的教育天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滨海县陈涛中学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弘扬务实作风,坚持把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往深处谋、往实里做,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使学校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