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英语分级阅读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作者: 燕霞自2022版义教课标颁布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多数还是停留在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层面,缺乏对学生思考问题和不断提出问题的指导。我集团校作为一所城镇学校,特别是下属的两所农村分校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读物的数量严重不足,对英语阅读兴超不高,局限于课内的阅读,其广度与深度远远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此外,学生的阅读多为浅层阅读,仅限于克服英语生词障碍、读懂文本的表层合义,而对于作者的写作的手法、技巧和目的没有深入的思考,更不会用批判性的思维探讨作者思想。
英语分级阅读是指按照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并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为读者选择阶梯式系列英语读物。“分级”主要针对读者的阅读素养水平和读物难度两方面,一方面评估读者水平,一方面为读物分级,最后将两者匹配。分级阅读就像爬楼梯,一个个级别就像一级级台阶,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逐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分级读物从文字编排、主题选择具有专业性。英文分级阅读读物里有大量的语境,书中的表达更地道、更生活化,分级阅读读物中能找到和孩子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日常交流能力,让英文会话表达更丰富。与绘本相比,分级读物更成体系。通常,一套分级读物会兼顾故事与非故事类,包括童话、数字颜色等认知书以及科普类书等,同时,分级阅读读物里还有丰富的国外文化知识,能让孩子轻松了解外国文化。我集团校作为省分级阅读推过基地,从七年级开始开设《科林英语》分级阅读课。希望通过这样原汁原味的英语读物,教师带领学生关注文本本身,其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弥补课内英语阅读的局限。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中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品质的表现。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和实践探究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独自思考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形成比较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满足认知发展需求、语言发展水平。
目前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淡薄,习惯于对阅读材料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被动接受,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因此,我们倡导在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中,跟学生进行深层的交流,在英语分级阅读的情境中,跟学生一起提出和解决问题,同时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去关注文本背后的语言文化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问题意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我校科林英语分级阅读授课教师尝试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阅读活动中,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自己主动思考、学会高效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通过预设、讨论、迁移、创新这四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疑,最终释疑,开发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若能给予合理有效的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提升,思维品质也会随之提高。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读前预知文本、在读中深入文本、在读后重构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乐趣,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通过英语分级阅读,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在读中、读后阶段,深入文本、重构文本的学习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蓝图。
如何高效利用《科林英语》分级阅读——有“生命”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a.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愿意思考积极发问。
b.教会学生在预知文本、深入文本、重构文本学习中,预设问题、梳理问题、迁移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会问。
c.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诠释疑问,开发并训练学生的多维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d.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中给予合理有效行的评价,使学生敢问乐问。
e.教会学生在学习文本后,重构文本时,根据“问题链”画出基于文本的思维导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迁移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拓展思维。
如何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三环四步”分级阅读教学模式? a.读前---激学想问: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读物,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习,设置活动,预设问题。(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读课本一半内容。自己学会查字典标注词义,理解文本大致内容。)
b.读中---导学会问:师生共享读物,学生自读。任务导向、梳理问题;深入文本,探讨问题。(老师提问、启发、引导,以学生反复读文本、思考、回答为主)
c.读后---用学享问:文本再现,再提问题,重构文本,迁移问题,课后拓学、激活思维。词汇积累、画思维导图、手抄报、课本剧改编创演、朗读比赛。
总之,通过探究科林英语分级阅读课,在读前预知文本、在读中深入文本、在读后重构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乐趣,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在学习文本后,重构文本时,根据“问题链”画出基于文本的思维导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迁移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拓展思维。通过英语分级阅读,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在读中、读后阶段,深入文本、重构文本的学习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