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支架·拓展:基于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朱璐颖摘要:《新课标》指出,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 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丰富精神世界。在教学实践 中,结合教材、读法、学情,尝试通过设置情境性、探究 性、拓展性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模式,探索整本书阅读的 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 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指出:“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 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而整本书阅 读是阅读的顶层设计,也是阅读的务实之举。 规避碎片 化阅读感知、 构建对整本书的系统感知和整体感知,是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预期。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 程中,往往兴趣不够持久,阅读盲目随意,认知较为浅 显。而尝试在整本书阅读的各个环节,设置驱动任务,创 造情境性、支架性、拓展性相结合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推 动阅读有效进行。 下面,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 为例,浅谈具体做法。
一、分析:驱动溯源,读前解“密”
(1)教材之需。《鲁滨逊漂流记》是统编小学语文六 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之一。本册快 乐读书吧以“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为主题,推荐了《鲁滨 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 游历类外国经典文学名著。 这三部作品篇幅较长,成书 年代较为久远。 尤其是《鲁滨逊漂流记》,它是英国作家 笛福的经典文学作品, 它以鲁滨逊的荒岛生活为主线, 是一部近乎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 本书情节复杂,并 有相对独立的小情节,适合以任务群开展阅读活动。
(2)策略之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整本书要“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要“借助多种方式分享”,深入体 会作品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同时,新课标 对第三学段在阅读速度、阅读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期的阅读策略单元、中国古 典名著单元中积累了不少学习名著的经验和方法,如跳 读、补充资料阅读、结合影视作品读等。 在阅读这本书 时,学生需要结合外国经典名著在语言、文化、主题上的 差异性来灵活地使用阅读方法。
(3)学情之由。“整本书阅读”内容丰富,结构相比于
单篇阅读更为复杂,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大,综合考验 学生的理解力、毅力等阅读品质。 在《鲁滨逊漂流记》一 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本书产生了一些阅读困难, 一是本书故事背景距离学生生活较远; 二是其中的地 理、科学等学科知识复杂,造成阅读阻碍;三是鲁滨逊人 物形象立体复杂,需要深入分析。因此,任务驱动的设置 可以降低难度,增加动力。
二、探索:设置任务,读中探“密”
《新课标》指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 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 以将书本内容、学生阅读经验、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出 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系列阅读任务,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更好达成阅读目标。
(一)构建情境,从“枯燥”走向“生动”
(1)情境“导”趣,开启阅读之门。《新课标》指出:整 本书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而激发学生 自主阅读兴趣,则需要提供真实的任务情境。因此,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创设了如下任务情境:
同学们,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阅读节 上,学校需要为六年级必读课外书《鲁滨逊漂流记》编写 一本配套的《荒岛求生指南》,方便三到五年级的同学阅 读,欢迎你加入编写组。
而为了任务更有驱动型和统整性,笔者将该任务分 设为以下几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列小标题,借助马斯洛 需求理论,梳理鲁滨逊来到荒岛后面临的生存困境。 子 任务二:绘制地图,运用美术学科知识,绘制鲁滨逊的生 存地图,从多个维度分析生存能力。 子任务三:小组合 作,通过选择具体困境,找找关联语段,画画简易流程 图,再写写对人物的新看法,探究人物生存密码。
(2)情境“展”趣,驱动阅读能力。学生完成情境任务 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地调动多种阅读策略,全身心 地投入到阅读中。
(3)情境“添”趣,增加阅读动力。随着阅读情境的深 入,学生也可以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更有新意的阅读任 务。比如,有学生根据鲁滨逊在荒岛求生的经历,创设了 “鲁滨逊主题式乐园”的情境任务,并结合鲁滨逊第二次 漂流时被抓去做奴隶时的相关情节,设计了相关的体验 项目“逃离奴隶岛”,并包括项目名称、游客心理体验、项
目设计图、项目介绍词等。 学生在设计游乐项目的过程 中,又一次深入地品读了原文的相关情节,并且从学生 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加准确地把握同龄读者的兴趣 点,激发了同伴阅读乐趣。
(二)支架助力,从“模糊”走向“清晰”
(1)整书规划,贯穿阅读全程。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一 部分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规划性和目的性,出现间断阅 读、被动阅读的问题。《新课标》提出,跟踪了解学生的阅读 情况,也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推进活动。因此,在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通过小组合作绘制“鲁滨逊生活路 线图”,读到哪个章节,就完善相应章节的生活地图,并交 流阅读进度和阅读方法,并及时记录阅读困难,小组交流 解决办法。 这一过程展示了学生的阅读全貌,并借助了同 伴阅读的力量,以强带弱,相互帮带,以此促进深入阅读。
(2)借任务单,提升阅读能力。《鲁滨逊漂流记》是一 部近乎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阅读时需要调动多门学 科的知识来完成阅读,因此,教师可设计《荒岛求生指 南》任务单。学生选择一个想要研究的具体困境,找找关 联语段,画画简易流程图,再写写对人物的新看法。 并开 展小组交流活动。 在分享中,学生重点围绕鲁滨逊制作 木船等情节感受他对待困难时的勇往直前、 智慧冷静, 以及坚韧不屈。 由此,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运用多 种阅读策略,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提 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以书为核心,构建符 合学情、提升能力的阅读任务,分阶段地进行指导和引 领。 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激发阅读的动力,在高 效的支架带领下提升阅读的能力,在探究的阅读氛围中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以此让爱阅读、会阅读的种子在学 生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牛玉玺。素养导向下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实施的路 径与策略——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 文建设,2023(, 9):14-16.
[2]杨静。聚焦“新鲜感”的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教学 初探[J].小学教学设计,2023,( 12):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