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宋新苗美术课的安排都是由其目的和明确性的,总有吸引老师和学生眼球的部分。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候题目就告诉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比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这一课的时候,画脸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面部表情的夸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有关夸张脸的图片,表现夸张脸的内容有很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视觉形象,促进观察,激发兴趣。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虽浅却很丰富,时空跨越古今中外,若只通过挂图、书本和口头描述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以它们独特的功能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展现出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观察比较事物,使学生看得清晰,感知得更充分。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还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观察到事物逐渐变化的原理,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进行《画漫画》一课的教学时,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形象的漫化过程及原理。然后在PhotoShop下通行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把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若干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形象如何特征化地逐步向漫画过渡。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听觉材料,设计视听游戏,巧造情境,在音乐中感受事物形象,形成主富的视觉想象,产生视觉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观察与思考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视听游戏既有利于让学生观察到事物的变化,又有利于学生发现并掌握变化的规律,丰富视觉想象。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它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美术之间常是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将时间艺术——音乐与空间艺术——美术相结合,有机的将美术(绘画)、音乐(旋律)、文学(歌词)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改变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从欣赏、工艺设计及绘画课等方面发挥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带给学生的时空感受使学生懂得了艺术的博大与多变,优化了课堂教学。
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只通过肤浅的“看”来发现这些美,还看如何去促使学生去观察、发掘与创造必须多方位合理运用各种媒材,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