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传统跳绳与小学体育融合策略探究

作者: 张静瑜

摘要:在“双创”视域下,将传统跳绳与小学体育进行融合,其不仅丰富了体育学科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传统跳绳的文化内涵、技术的同时,熟练掌握了各项花样跳绳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类别花样跳绳的趣味性的同时,有效达到了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双创”视域下传统跳绳更具体育教学价值,本文在综合分析与研究了学科教学的形式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与说明,希望以此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助力,让更多学生在传统跳绳中得到锻炼。

关键词:小学体育;“双创”视域;传统跳绳;融合策略

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课余时间逐渐增长,而这,一定程度增加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尤其在“双创”视域下,需要对传统跳绳的方法进行创新。但是,就目前体育学科组织跳绳教学的形式来看,在指导学生进行跳绳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如“在传统跳绳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主动进行创造的能力”“未能从学生体育素养、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体质健康方面入手来组织开展传统跳绳教学活动”等[1],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体育学科教学的质量,妨碍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高质量训练。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在深入分析与研究传统跳绳与小学体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可以指导传统跳绳运动开展的方法与策略,以此来让跳绳这种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民族运动得到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在传统跳绳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跳绳运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花样的繁多、内容的丰富,从古至今一直备受欢迎。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想要让传统跳绳成为学生体育课上的主流项目,需要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入手,对传统跳绳的内容进行创新,以此来更好的适应当代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跳绳”这一传统体育项目时,特别强调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比如,在传统的跳绳运动当中,一般都是学生单独进行双脚、单脚跳绳,这样的跳绳方式尽管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自身的运动素养能力,但是,无法凸显学生间的合作。此时,教师便根据班级内有些学生比较喜欢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游戏的这一特点,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跳绳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比如,有些学生对多人跳绳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在活动中,需要先选出两名学生,然后一边一个人,每个人都抓住跳绳的一端,而中间进行跳绳的学生们不仅需要以一起跳或则轮着完成跳绳,同时还需要一边跳一边做出一些特殊的动作,如完成蹲下跳一次、完成单腿跳一次等,当哪位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而换上摇绳子的学生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整个活动结束。毫无疑问,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去组织开展跳绳活动,不仅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在传统跳绳中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为了更好的将传统跳绳技术教学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教师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跳绳技术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一些跳绳活动,以此来让更多学生亲身体会花样跳绳的独特魅力。

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体育竞技的感觉,因此,在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并在体育课上自行开展了“闯关授衔”的趣味游戏活动。在此次游戏活动当中,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关卡。如,第一关卡:双脚完成连续跳绳50个;第二关卡: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200个跳绳;第三关卡:5分钟的时间内与另外一名游戏参赛者进行比赛,哪位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跳绳的数量多,即可获得胜利,胜利的进入下一轮的比赛,失败的淘汰出局。每成功闯关的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张对关卡相对应的军衔卡片一张,通过比一比哪位学生获得的军衔卡最多,进而让更多学生在参与此次闯关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在“双创”视域中实现学生发展

“双创”尤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不仅决定着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让学生在“双创”视域下得到长远的发展与提升,还需要教师在挖掘传统跳绳这一民族体育运动的优势和特点基础上,创新性的开展一些更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跳绳活动[2]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大课间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喜好,在兼顾全体的基础上,开发和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传统跳绳活动。比如,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教师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发了“钟摆跳”的跳绳新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了“彩绳悦动 钟摆跳”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两手持绳向前摇,当绳子过脚置于空中时,一脚向同一侧摆动,另外一脚直立跳跃过绳,反之为另外一脚动作,一拍一动,左右边各四次,完成钟摆跳[3]。通过班级内学生的响应和参与,进而让更多学生在参与钟摆跳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综上所述,关注传统跳绳与小学体育课堂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去了解传统跳绳的文化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跳绳活动,其不仅对于学生文化自信、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加快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花样跳绳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因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在集中调查和了解班级学生参与传统跳绳活动的情况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自主去设计和编排花样跳绳活动,通过积极的参与,进而让更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思宇. 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J]. 拳击与格斗, 2023, (03): 39-41.

[2]徐欣. 跃动新创,“绳”彩飞扬 [J]. 新体育, 2023, (06): 83-85.

[3]兰博. 利用分层教学助力小学体育精准教学——以“跳绳”一课为例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 (06):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