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李笑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和国学热兴起,诵读古诗文经典,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已经逐渐形成一股潮流。优秀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先贤们的许多积极的思想学说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古代诗歌,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和传承古典文学精髓,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了解古代文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古诗词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要求。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已成为当下必需解决的问题。加之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年代久远,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难免会碰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这些是亟待解决的。学生由于阅读面较窄,涉猎不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得法,教给他们一些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技巧,以此逐步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我基于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颇有体会,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的文学素养有待提升。

古诗词教学对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对古诗文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初中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有些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较弱。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讲解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如此简单,而是要深入剖析诗词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层面和储备以及文学素养,将诗词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和意义以及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的情感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这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难以把古诗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其次,教学形式单一,以背诵为主,理解不全面。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常常采取背诵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内容和韵律,但这种方式却容易忽视对古诗意境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因此,许多学生仅仅能够机械地背下了古诗的文字,却无法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意境和文化内涵的感知能力。在进行古诗背诵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字、每个句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意义,并与自己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同时,在教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

(一)加强语文教师文学素养。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古诗词教学,将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传输给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利用书籍和网络,教师通过日常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鉴赏水平。力争达到“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旁征博引,深挖古诗词的魅力。

要有一点音韵学的知识。汉语是表意文字,但有假借、转注等用字法,阅读古诗文需要有一定音韵学知识,这样才不会望文生义,对韵律等才能有所把握。诵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有致、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体会其音乐美,更有助于增加阅读兴趣。

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语感,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综合的过程;词汇、语法、语音可以分开学,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他们综合在一起,而且离不开对这种语言的感性认识。比如学习英语,不可能只是靠字典、语法就把英语学好,还需要阅读大量的英语文本。学习古汉语亦如此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古汉语是学不好的。

教师日常也要多多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和文化层次,才能在引导的时候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本首古诗词所传递出来文字信息,更多的是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和情感。

学习古诗,还要要知道古诗抒情言志的特点。抒情言志,自然少不了具体景物的描写。所以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怎样由景入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从中感受古诗文之美。从中又可见诗人歌颂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报国为民的雄心壮志;或咏叹家国情怀,思乡念友之意;或概叹民生疾苦,言忧国忧民之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皆有所寄寓。通过阅读古诗文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得到审美愉悦,陶冶性情,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使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更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不但成为古典文化的爱好。

(二)创新教学形式。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也要深入思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来改善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也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多样的的教学方式或者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中,通过寓教于乐的阅读模式述的场景。还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将学生引入情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古诗文,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只要掌握方法,就可化难为易,触类旁通。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在脑海中勾画出诗中画面,来体会诗的意境。对于意境较美的诗文,如《天净沙·秋思》,一边放录音,一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把文字幻化成画面。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深秋风萧瑟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而“小桥流水人家”则呈现一派清雅、安适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更添悲愁。秋天本来就有悲凉之感,在苍凉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游子更会思念故士,瞻望漫长前路,引起悠悠情思和无尽愁苦。这样一来,也会给枯燥的背诵增添趣味,也加深了记忆。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关于古诗词的优秀节目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中国诗词大会》等,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节目,也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一个小型的班级诗词大会,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以及通过各式各样游戏来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和记忆。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自身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感受古诗词的真正魅力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感和文化价值,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让古诗文焕发迷人的魅力,深深植根与学生心中,实现其应用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