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学习准备教育策略探究
作者: 牛凯琪摘要:幼儿学前阶段的学习准备教育是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的决定因素,也是家长群体关注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所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做好学习准备教育,促进入学准备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幼儿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学习准备教育 学习兴趣
2021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通知》,附有《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首次对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给予明确指引。基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学习准备的三个重要指标分别是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做好幼儿学习准备教育需要以儿童视角切入,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并适时调整方式,为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保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提高幼儿学习动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源泉。学前阶段幼儿作为独立且积极能动的个体,容易对新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日常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有主动探索的能力,但是幼儿的探索往往具有盲目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低结构化的材料和充分探索的空间,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和充分接触自然的机会,学会观察儿童,发现能激发幼儿兴趣的事件,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借此巧妙地引导。鼓励其通过身体和动作探究外界事物,从不同角度发问,充分表达好奇心,发散思维,激发和维持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家长对孩子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孩子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当悦纳“儿童的视角”,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多给幼儿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重视孩子权利表达,时常询问孩子的想法,激发幼儿参与探索的兴趣。在亲子阅读时,鼓励孩子提问,与孩子一同探讨情节;家长应减少说教式教育,对于儿童的发言不用消极否定式评价,针对幼儿发言内容帮助孩子找到可探索的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持续性和稳固性,可以促使幼儿增强学习自主性,是幼儿适应小学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基础。好的学习习惯由专注力和坚持性、计划性和独立思考三个方面组成。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对材料使用和探索的过程,有目的的投放,材料尽可能的丰富,利用具有启发性的低层次结构材料吸引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合作互动的热情,以此达到提高持续专注力的目的;教师应以儿童感兴趣游戏活动为主,层层设置课程和任务的挑战性,增加竞赛元素、游戏趣味性,提高专注时长。针对游戏中遇到的失败,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反思寻找原因,与同伴合作互助,最大限度支持幼儿,促使其专心持久地完成任务。家庭中,父母更应该身体力行,放下手机,在阅读和游戏中营造安静专注的氛围,高效陪伴孩子,避免一心二用。
制定计划可以引导积极幼儿参与活动,提高专注度。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独立制定计划和执行的机会。让幼儿共同讨论制定一段时期内自由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计划。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带领他们了解小学幼儿园在卫生健康,安全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主动制定过渡期计划。幼儿计划性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日常生活、家务和出行游乐活动计划均可同幼儿一起制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通过引导幼儿合理安排家庭活动时间,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独立思考,为后续理解复杂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充分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补充老师或同伴观点,敢于提出质疑和不同意见,并解释理由。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做旁观者,不给结果设限,给予儿童独立思考和试错的空间,不随意介入。户外建构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低结构、可移动组合的材料,幼儿专注思考如何变化使用材料,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师做好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帮助幼儿做好复盘,推进幼儿深度思考。
三、帮助幼儿掌握基本学习能力
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阅读和前书写以及使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不同科目的学习。
为了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在活动中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适时抛出问题吸引他们聆听的注意力,并进行提问和进一步追问,鼓励引导幼儿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喜欢打断他人讲话的幼儿教师要及时提醒。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的点评环节,鼓励幼儿分享游戏探索过程,激发幼儿表达的热情。教师对表达能力欠缺的儿童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幼儿模仿练习。家长坚持经常与幼儿就每天发生的事件和独特的经历进行谈话,帮助幼儿学习根据一定的顺序,尽量完整的讲述。对于幼儿语言表达上出现的语病,应及时纠正。
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读写基础的关键期,要使用适宜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前书写准备,保护幼儿对符号、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幼儿园要有效利用阅读区,和幼儿共同制定阅读区规则,根据幼儿阅读兴趣放置多种类型的绘本,并及时更新,鼓励幼儿主动阅读。教师可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设计书写准备活动。小班可通过系纽扣、鞋带来锻炼手部肌肉力量,促进手眼协调。为中班幼儿提供几何木板,进行描边线和拼合活动。对大班幼儿,开设关于名字和姓氏的课程。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用文字和符号辅助记录游戏过程和想法,这些行为可以增强幼儿书写控制力。当幼儿有自发书写行为时,教师和家长为其示范正确的运笔技巧和书写姿势,但是不进行机械训练,活动完全从幼儿兴趣出发,注意循序渐进。
学前期数学学习要将重点放在引起幼儿的数学兴趣,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简单的统计。如:开餐馆的角色游戏中,让幼儿统计食物类型和数量;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感受一定长度。生活中,家长可通过带领幼儿一同逛超市选购物品、结账,来帮助幼儿将已有数学经验运用到现实情境中来,这有助于让幼儿真正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日生活皆教育,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应将学习准备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家长要积极转变观念,坚持以儿童为本,做好陪伴和等待,不用超前学习和机械练习等行为伤害儿童宝贵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 2021-03-31) [2021-06-18].http://www. moe. gov. cn / srcsite /A06 /s3327 /202104 /t20210408_525137. html.
[2]朱丽芬.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探索[J].福建教育,2022(8):19-21.
[3]马晨阳.儿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研究-以y园大班马赛克方法的应用为例.[D].宁夏大学.2023.
[4]梁宇佳.大班幼儿入学准备中家长支持现状与策略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