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引入劳动因素的教育策略
作者: 陈晶晶 邓莹 张敏【摘要】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劳动实践教育则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培养勤劳、自律等品质。本文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的劳动实践教育因素。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实践;劳动实践;教育因素
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引入劳动实践教育因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品质。本文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的劳动实践教育因素。
一、课程设计
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因素需要从课程设计上进行规划。一方面,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劳动实践教育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
在课程设计中,将艺术作品与生活相结合,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如制作手工艺品、绘制周边景色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时,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制作,从而让他们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小学一年级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可以设计“用手指画画”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手指绘画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细致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和细致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引入劳动实践教育因素,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项目式教学方法
1. 确定项目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适合的项目主题,比如“制作纸质立体画”、“设计个性化书签”等。
2. 制定项目任务:将整个项目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例如,“了解纸质立体画的基本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等。
3. 组织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任务或几个任务。
4. 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5. 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善作品。
6. 展示成果:在项目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获得劳动实践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合作学习方法
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支持和协作。
2. 确定任务目标:根据项目主题和任务要求,确定小组任务目标,并向学生介绍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
3. 展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完成任务,分工合作,相互协助。
4. 监督和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小组成员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任务。
5. 总结和分享: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合作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学习方法
1. 确定任务目标:根据项目主题和任务要求,确定一系列的任务目标,比如“设计创意图案”、“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2. 分解任务步骤:将每个任务目标进一步分解成具体的步骤。
3. 分配任务角色:将每个任务步骤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角色。
4. 开展任务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示范为主导。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时,可以先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和技巧,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
5. 注重指导和反馈:在制作手工艺品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三、评价体系
评价不是考评,是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指引,从单一走向多元,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宗旨,从成绩走向绿色,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意义,才是教学的真谛。
(一)以过程为主
美术课程中的“雕塑课”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融入劳动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
(二)注重综合评价
在制作手工艺品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创意水平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三)鼓励自我评价
在制作手工艺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结论
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引入劳动实践教育因素,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和评价体系建设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在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引入劳动实践教育因素将更加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玉芳. 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意义[J]. 美育之友, 2018(4): 38-39.
2. 李婷婷. 小学美术创意实践课程中的劳动实践教育研究[J]. 美育之友, 2020(1): 45-47.
3. 李娜. 小学美术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 67-68.
4. 王丽红.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劳动实践教育研究[J]. 美育之友, 2017(6): 44-45.
5. 刘蕾. 小学美术课程中劳动实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美育之友, 2019(3):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