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生创伤后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干预

作者: 王诺

摘要:小学是一个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小学生对于一些事物都有很强烈的一个好奇心。而在以前的时候,经常会忽视有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今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小学生的一个心理健康。本文就小学生创伤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对策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最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及情绪,如果不及时干预、疏导,最终将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可扭转的损伤。为此,研究小学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不仅具备现阶段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意义,也是小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的关键心理辅导。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且提出两方面解决措施,希望为大家带来阅读启迪和现实依据。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

当小学生心里健康出现问题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能帮助小学生驱散这种左右自己心境的不良情绪,从而在帮助建立心理水平,重新与自己和解。所以在小学生身心健康急剧变化的阶段上,作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老师,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小学生心里健康的干预上,保证所有小学生能够健康化、快乐化度过小学学习生涯。

二、完善和直面心理危机

很多家长都对学生去抱有很大的期望,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看重学生的一个成绩,他们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在学校日常所学到的知识唯一的标准。那么学生就不可避免的将成绩作为唯一的一个要求。在无形中,成绩成为了学生非常在意的一个部分,并且给学生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有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家长或者是其他人的一些期望,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种不好的想法,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说在开学初,学校可以举办一场有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个大型的活动。如果学生出现了学习压力比较大,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家长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做好表率,要改变一些传统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去帮助学生摆脱学习所带给他的那种无形的压力,让学生从学习成绩的这样一个“重担”上解脱下来。让学生能够直面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从根本上面去解决心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三、提高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当个别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下,首先要形成学校、班主任、家长、心理老师四位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在心理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共同给予出现心理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以此制定相关的、长期的干预计划。其次,在不同心理健康问题情况下,应该设置不同的干预机制。如:轻症——通过个人访谈、心理辅导的形式,又或者接受校外专业心理辅导团队的治疗,来帮助学生回复正常的情绪。如果是重症,那必须启动紧急处理计划,积极联系学校、班主任、家长,清晰明确指出重症的心理问题所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各类情况,在此期间,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干预手段,有效安抚出现重症心理危机的坏情绪,也要协调各方面人员,及时对该学生的病情做出正确、及时的选择与安排,不得因为不了解、不及时,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意外事故发生。最后,这样才能务实、针对帮助出现心理健康学生。

四、增加课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人们常说学习以后,要有一个放松的阶段。而现在由于学生对于自身的一个期望值过高,可能会让学生陷入到一种重复学习的一种状况。学生会比较重视对于成绩方面的一个看法,课下的时候也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自我的锻炼的机会。并且由于课业的繁重,会减少运动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话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会得到下降。长期以来的话,就会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差。并且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没有保持一个健康的放松的一个心态的话,那么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去适当的增加一些课外的活动。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促进这些学生的一个心理健康。让学生不仅是每天都在教室里面,更要从教室里面走出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享受到他们应当享受的一个校园生活的乐趣。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素质的一个提高。

比如说学校可以举办一些非常具有娱乐性的一些活动,或者说是运动类的一些活动。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去进行放松,在放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走出课堂的一个乐趣,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极大程度的一个放松。这样的话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也能够帮助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个兴趣,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创伤后心理危机,就是由于受到自己以及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通过以上的几点,对于改善小学生的一个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好处。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面对失败挫折,并且自我调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