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化作业“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实践研究
作者: 方羡自2021年院出台双减文件就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以来,如何更好地布置作业完成教学目标,成为大多数教师面临的挑战。本人以落实“双减”政策为主题,根据“减量、增效、提质”三大目标,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扎实推进校本化作业改革,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切实可行的经验。现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周长》为例,聚焦“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教学环节,从“作业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校本化作业新模式。
一、聚焦课前“预习单”
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是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只会依样画葫芦,就不会灵活运用和知识的迁移,还会在后续学习面积概念时产生混乱,学生会分不清“周长”和“面积”。长度是属于一维,如测量线段的长度,没问题,很简单的,但是周长是封闭图形的边线,就形成二维的图形,冲着二维的面想一维的周长,学生的认识是有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设计一个课前环节(课前预习作业),初步认识周长。
这些预习作业是为了课堂上“什么是周长”概念而设计,学生有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才会真正理解概念的基本含义。周长是存在于“面”中的,线与面是一体的,但是又有本质区别,只有让学生体会把“周长”从面中分离,使周长“线化”,学生自然就懂周长是有长度的,是可以测量的。这样的构建过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具有切实实效。
二、聚焦课堂“十分钟”
1.小试牛刀:给一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一组正方形边长,让学生填出其周长。
2.大展身手
①元旦节快要到了,同学们要给教室里长315厘米,宽为115厘米的黑板报围上花边,买800厘米长的花边够吗?
②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它的周长的是84米,他的边长的多少米?
3.超人挑战
用一根铁丝围城一个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去围成一个长为24厘米的长方形,那么宽应该是多少厘米?
必做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计算周长方式;大展身手第一小题为班级后进生生必做题,第二小题为中等生必做题,超人挑战为优等生必做题,这三道练习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练习反馈,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给学生渗透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聚焦课后巩固练习
1.作业设计
(1)引导记忆题:描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第一环节的描一描,让所有的学生都要掌握什么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描周长的第1和第3个图形比较直观,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在第2个图形中,有两个同心圆,有可能就有错误的出现,应该是外面的圆的一圈是对的,里面的一圈不要,让学生知道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最外面一周的长度。第4个五角星也就一样的方法了,里面的线段是不要的。这样的一组的对比的练习,让学生真正弄清图形周长的含义。
(2)运用练习: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运用练习,主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的计算,会列式计算就过关了。第1个图形只有把三段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第2个图形稍微难度大了一点,四条形,有2条不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观察找到长度。
(3)拓展练习:量一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量一量自行车轮胎的周长,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讲一讲怎么能量出轮胎的周长。这里就要用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去量一量,让周长的含义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分层布置
第一、二大题让所有学生都要会做,会填空,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第三大题可以让一部分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完成。
3.作业批改及反馈
批改了两个班的作业后发现,第一题的五角星周长画对的只有82%,说明学生对封闭图形的一周掌握还不到位,让学生感受内周与外周的区别;第三题的拓展练习正确率是86%,说明学生对化曲为直测量理念还需要再理解。
根据以上反馈,围绕“怎样画线不让周长改变?怎样画线让周长发生变化?”这两个问题对周长的概念再次进行讲解,其次针对拓展练习这道题,我们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布置更多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