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作者: 孙晓洁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学校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网络 成瘾 心理发展 因素
开放的网络世界,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为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目前有不少儿童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简单的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状态。
一、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
网络成瘾综合症也称“IAD”,是人们由于沉迷于网络而引发的各种生理心理障碍的总称。其主要症状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对家人、同学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而到白天学习时则昏昏欲睡,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二、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网络成瘾的儿童青少年,主要原因来源于家庭方面,但同时社会因素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因素,共同起着作用。
(一)家庭因素。如今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在网上找到心灵的慰藉,所以容易沉迷于网络当中。根据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长期互动情况观察发现:有些父母平时为了省事,直接给孩子手机,让他们自己去玩游戏或看动画,到饭点回家吃饭就好;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钱在外面吃,晚上在规定的时间里回来就好。只因很多家长的懒,才会让孩子玩手机去解放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少年,纠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模式出现了问题。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
(二)社会因素。目前手机终端是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最多的设备之一,由于市场监管的漏洞,很多青少年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下,用几百块的零花钱在二手市场或者在网上就可以买到一部可以玩游戏和上网的智能手机。网吧管理漏洞,从有些学生口中得知:有些网吧青少年有熟人的,他们就可以进去上网;再或者是借成年人的身份证去上网。
(三)心理因素。网络世界能让儿童青少年更容易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实现自我需要,并以此慢慢的产生依赖感。由于青春期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信心等原因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偏差,由于缺乏应对技巧和能力,在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时候,容易丧失自信,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为了逃避困扰,他们以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在虚拟世界中发泄不满、寻求慰藉,获得满足感。不少儿童青少年自制力和自律性不强,很容易在网络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三、网络成瘾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上升的势头。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广泛的积极作用的背后,也有使人精神堕落的陷阱,这些网络陷阱就是网络成瘾症,它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直接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发展。
1.心理方面。儿童青少年接触过多的网络信息,容易造成社会化的心理早熟。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差、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爆粗口、早恋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验证,儿童青少年网瘾患者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上网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前更为严重。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引发紧张性头疼、心血管疾病,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甚至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2.生理方面。儿童青少年长时间和长期看手机,容易保持低着头和弯腰驼背的姿势,这对颈椎和脊柱会产生损害。其次是对眼睛的危害,长时间的玩手机会出现视疲劳,导致眼睛模糊,眼睛干涩,甚至会引起近视。而且有些场所很容易接触二手烟,更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体格发育也相对迟缓。所以儿童青少年平常应该少看手机,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价值取向的塑造。网上信息泛滥能造成孩子信仰的缺失,影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儿童青少年在玩手机的时候,由于父母监管漏洞或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很难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不良文化(暴力、迷信和邪教)的影响,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和价值取向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道路。
4.学习方面。由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